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各家论述 > 正文 > 正文

建寺院的功德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4 15:00:36

广

建寺庙不是为了个人和小众而建,是为了弘扬佛法,为了众生,为了以后的高僧大德们不用再去辛苦建庙,为了大家能够好好修行,修好了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这样动力就来了。

为什么能成佛?是因为众生给予我们力量。如今,我们都是未来佛,每个人心中都有朵含苞待放,清净无染的莲花,它具足慈悲与智慧的圆满。没有智慧的慈悲,会让你感到盲目无助;拥有智慧的慈悲,内心无私且光明,做任何事如同有人引路,行者心明眼亮,自在喜乐。

不断增长智慧与慈悲,必须要依赖具德法师的教授,以及佛法僧三宝的加持!我们学佛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我们自己能脱离轮回,早日成佛;第二个目的,是要利益天下所有一切苦难众生。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我们现在听闻佛法,思考佛法,实修佛法。

很多人总认为形式不重要,认为心中有佛就行了。“心中有佛”是很难的,你的心中什么时候有佛?一百天里有几天有佛?你是不是遇到苦难挫折,倒霉的时候才哭天喊地求佛菩萨保佑,是不是那时心中才有佛?顺风顺水的时候,让一个人心中有佛很难,因为人们觉得现在挺好啊,不需要。所以,适当的形式可以让我们能够经常忆念佛菩萨。

在僧众造经堂时,随力支持随喜者,将来在此经堂内进行的所有闻思修行的善根,皆同等获得。为僧众修经堂时,身口意仅作随喜,亦有很大的功德。

为何建寺的功德最大?因为佛像寺庙为佛陀身、语、意的真实所依,修行人行持正法、宣说世间真理、延续佛法清净不间断的传承,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因此供养他们就是真正地帮助众生,具有无量功德。如此积聚善业功德,无论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凡以欢喜心随喜,不论多少,就如滴水汇入海洋,功德不可思议,清净之发心最为重要。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一切供养中,最能令诸佛菩萨欢喜的即是法供养。修建寺院,能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法布施,此即为殊胜法供养。“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种下万文收!”三宝是我们积累资粮最殊胜之大福田,衷心希望具大悲心的有缘善士发心共建寺院,为圆满六度万行,护持佛法,广种福田。

《百业经》的典故

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其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施主长大娶妻,二人共享美好生活。后来,生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身色金黄,鼻形妙高,头如宝伞,手长过膝,两耳垂肩,具足种种妙相。夫妻俩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并随顺其种姓取了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长大后,他学习世间的一切学问并通达无碍,父亲见孩子才貌出众,就从内心里疼爱他,把他视如太子一般,特意为他建了冬、春、夏三季的冷暖舒适的宫殿,和三个优美怡人的花园,娶了大中小三个妻子,他经常与自己的妻子及其他美女共度人间美好的时光。一次,他住在春天的宫殿里,花园四周青藤翠蔓,鲜花竞开,枝上果实累累,还有鹦鹉、孔雀、共鸣之鸟、悠闲相戏,时常出微妙音吟鸣悦耳,他与亲眷们都沉浸在这幸福的生活中。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遍知一切众生的苦乐,并恒时以大悲心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此时,世尊观知施主的儿子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从舍卫城刹那来到花园的旁边,以其神变幻化出一座更加美的花园,施主的儿子耳边传来了一种异常悦耳的雅音,顿觉心旷神怡,自然而然地生起了从未有过的欢喜心,再寻声看去,又见世尊金色身相闪闪发光,三十二相妙好庄严,心里生起了无比的大乐,胜过了十二年的禅悦,难以言传。

他情不自禁的走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给他传了相应的法,当下他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世尊问他:“可曾得父母的开许?”他说:“未曾得到。”世尊说:“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必须得到父母开许方可。”他就回家去请求父母,父母也觉得儿子出家因缘已成熟,便开许了。只是嘱咐他:“如果你以后得到神通和神变,一定不要忘记我们。”得到开许后,他高高兴兴的来到佛前祈求出家,佛陀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授他比丘戒,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就灭尽了三界轮回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得果后,他回去对父母亲眷传法,使他们得了圣果(AriyaPhala)。为报佛恩,他与家人广行布施,其财源如井水一般,求施者络绎不绝。诸比丘请问:“世尊,施主的儿子以何善业生在富裕之家,对佛生欢喜心,并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请为我等宣说。”世尊(Bhagava)告诸比丘:“这是他前的愿力善业成熟故。在九十一劫前,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Lokavidu)、如来(Thatagata)正等觉(SammaSambuddha)、毗婆尸佛(VipassiBuddha)出世,他显现无余涅槃(Parinibbana),当地的国王把他的遗体作成遗塔(Cetiya),遗塔里需要一个中轴,国王就宣告其眷属:‘你们中哪一位财富圆满,就可以让哪一位装中轴。’其中一位施主觉得:我一个人不可能,但如果告诉我的亲属,可能还是可以的。便回来跟他的亲戚朋友们商量,他们都说:‘只要你能发心,我们齐心资助你,财富上可以得第一。’亲戚朋友们资助他许多黄金,他得到了第一名。而此时国王心生嫉妒,他自己想装中轴,众大臣也相助,他们二人开始比赛。这时,很多识时务的人劝施主的儿子:不要与国王争比,对你以后前途不利……。施主的儿子觉得所言有理,就让给国王装了中轴。国王装了中轴后,塔子内外都很圆满,有很多人以塗香花鬘等对佛塔作种种供养。施主的儿子想:这些发心装中轴的财富不能用在其它上,还是用在佛塔上才应理。就发心将得来的财物全供养了佛塔,之后,他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身相庄严,生于富裕之家,在如来正等觉出世时,能令佛欢喜,并能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亲戚朋友问他发了如何的愿,他也如实地告诉了他们,他们也发愿:以此善根,将来令佛欢喜。以此愿力成熟,他现在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其亲属们也对我生欢喜心,并获证了圣是桌,这是前世的因缘。”

极贤一家——修塔起信全家证果

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他与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夫妇经常祈祷梵天、帝释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间天人,仍是不生孩子。后来,净饭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对悉达多太子预言:太子若在家将成为金轮王;若出家将证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闻此授记,极贤大臣心里非常痛苦,他觉得:我现在没孩子,如果有孩子将来可以给悉达多太子作侍从,我的职位可以传给儿子,如果现在我有孩子那该多好!我作净饭王的大臣而我儿子将来作悉达多太子的侍从,这样可以代代相传,只可惜我现在没孩子。想到这些,极贤大臣心里倍加痛苦,夫妇又是想尽一切方便方法,再三祈求,仍然无济于事。悉达多太子长大后,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后来出游四门,亲眼目睹了人间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他深深思维人间的无量诸苦,便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独自夜半偷越城门,拔剑削发出家修道。这样每日仅食一麦、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之后,在去尼连禅河⑴(注:尼连禅河:尼连禅,意译作不乐著河。为恒河之支流,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之东方。)沐浴的路上,接受了牧羊女经十六次提炼的牛奶乳精和婆罗门(Brahmin)的吉祥草等供养后,到印度金刚座,发誓:“乃至未现前菩提前誓不起此座。”后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SammaSambuddha)。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摄受了憍陈如等五比丘,同时也摄受了五百涅卫、六十贤普,五十孩童等,对他们传法后,皆得圣者果位;时佛陀又示现种种神变,到森林中调化影胜王,使影胜王与八万天子也得圣果;去王舍城为舍利子、目犍连授比度丘戒,令其得圣果;再到舍卫城调伏了与佛同时出生的胜光国王(即萨迦国王);后又去迦毗罗国宣说了妙法等,如此四处弘法度众。这时,极贤大臣想:自己年近古稀,膝下无子,应该将财产供养佛陀,不然,我死后无人继承,财产将会充归国库,无甚大意义。这样,他就发心迎请了佛陀及僧众应供,自己亲手以各种甘美的饮食供佛及僧众,供养圆满后,佛陀对他传授了正法。他受持正法、赞叹正法(SaccaDhamma)、对正法生起了欢喜心。同时,他又对佛陀诚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生个男孩,他就可以象我承侍净饭王一样去承侍您,只可惜……”佛陀安慰他:“若真有如是发心,那非常好,就一言为定。”说毕,佛陀就返回经堂了。不久,施主的妻子真的怀孕了,十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他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贤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精心抚养着。贤者如海莲般迅速成长,长大后,他学习了八观察及世间的一切学问。

这时,佛陀观知贤者出家因缘已成熟,就亲往极贤大臣家对他说:“你家的贤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应给我作侍者,现在,我接他来了。”极贤大臣很欢喜,把贤者叫到佛陀前交咐道:“贤者,在你还未出生之前,父亲已把你许给佛陀作侍者了,今佛陀亲自接你去,你一定要好好承侍,切莫辜负父亲对你的厚望。”贤者高兴地说:“谨遵父命,多谢父亲如此的恩赐,孩儿非常乐意。”这样,佛陀就把贤者带回了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贤者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此时,他想:如今我断除了一切痛苦,获得了无上安乐,全都是佛陀恩泽于我,故应报佛恩,而报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众生。贤者就用神通观察,他观察到:首先该调化的是自己的父母。刹那间他回到家里,如雄鹰腾空般跃入虚空,对父母显示了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父母也对他生起了欢喜心和信心,他对父母传法,父母都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父母告诉贤者:我们俩想出家为道。贤者说:“你们怎样想都可以。”他父母就把家产作了广大的布施,安排妥后,夫妇二人都出家了。出家后,他们各自精进努力,都获证了罗汉果。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贤者以何因缘生富贵家、身相庄严,于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他的父母以何因缘被贤者度化,在佛教下出家皆得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这是他们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rakacchandaBuddha)出世度化事业圆满后,显示了无余涅槃(Parinibbana)。当时的国王准备修一座长一由旬的遗塔,就令手下一大臣全权负责,但这位大臣对佛没有太大的信心,想让儿子来替他总管修塔之事,就推托说:‘儿子,我在王宫里国事繁忙,再兼管修塔,恐是忙不及,你就代父从工吧。’儿子遵从父命,掌管着整个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务。在修塔的过程中,他对俱留逊佛生了很大的信心,并皈依受戒。他父母受他影响,也渐渐对佛生起了信心,并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译者:这里儿子是父母学佛的引导者,汉族四众弟子(CatuParisa)中分别有子女引导父母、父母引导子女、学生引导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的,这样很好。无论是父母、眷属、良师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意乐,我们一步步地劝化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报恩和友善,他们这些人毕竟同自己有缘,要把这些亲缘、一面之缘都转成法缘,即便只度化一个人,也会少一个造恶业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无上的菩提心。)遗塔圆满竣工后,国王召集众人举行了一个大法会,大臣的儿子在塔前作了些自己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令佛欢喜,并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父母见他发愿就问他发了什么愿,他如实地告诉了父母,父母二人同时也发愿:愿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依孩子的引导,我们能令佛欢喜,在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们都如是发愿。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现在的贤者,当时的父母就是今世贤者的父母。因我与俱留逊佛功德事业同等,故他对我生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其父母也因同时发愿,而今愿力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还有一段因缘:在迦叶佛出世时,他们三人出家共同发愿:将来于佛教法下同得解脱。所以,今三人同得究竟涅槃的果位。这就是一家共证罗汉果位的前后因缘。”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gjls/41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