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文化艺术研学·鸣沙山月牙泉边徜徉
第一雄关嘉峪关磅礴·七彩丹霞张掖地貌震撼
01年4月7—5月日,《01走进丝绸之路——千年敦煌文化体验深度研学》北大企业家学员以研学者的身份,跟随敦煌研究院专家老师课堂学习,实地走进莫高窟、榆林窟洞窟和难得一见的特级洞窟,身临其境深度学习敦煌洞窟悠久历史和人文艺术,一起领略到世界级历史文化宝库的独特魅力。
在研学路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七彩丹霞张掖、鸣沙山月牙泉、锁阳城等地的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俗风情让我们全面感受丝绸之路上的千年故事...以下是精彩回顾
大漠,狂沙,城池、石窟,佛像,壁画,飞天,故事,悠悠千年的华夏文明...
这里是敦煌...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一个被高山和沙漠、戈壁环绕的小绿洲,自汉至唐,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称“咽喉之地”。
敦煌文化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莫高窟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我们企业家学员也带着虔诚学习之心而来...
进入敦煌洞窟课前学习
本次研学首先特邀请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佛教图像学、佛教文化、敦煌文献学专家,王惠民老师为我们企业家学员授课。
(王惠民老师授课中...)
课程以《敦煌石窟与佛教文化》为主题,从敦煌的历史与文物;敦煌的文献、壁画、雕塑;敦煌壁画所见佛教文化的发展等主要方面授课。
从不同时期石窟壁画中的壁画、造型艺术形式、文学形式,人物故事中反映的艺术来源,印度佛教艺术演变为中国佛教艺术等。
此次课程是进入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学习敦煌文化的方向性、历史性、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拓宽了大家的艺术文化视野,对学习敦煌文化起到了很大指引帮助。
(课程结束后,王惠民老师与北大企业家学员合影留念)
历经千年之美PART0
莫高窟
在数字展示中心观影《千年莫高》,《梦幻佛宫》后进入莫高窟实地学习。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两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历史孕育的灿烂文化,使其依旧盛大辉煌!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丝路明珠”,有着多年的历史,是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走进敦煌,第一感受就是苍凉神秘。岁月的痕迹与千年的风沙,让莫高窟更有古韵。
在时间的长河里,莫高窟仍然完好的保存了四百多个形式各异的洞窟:殿堂窟、大像窟、禅窟......
(图片来自敦煌研究院网站)
窟内是禁止拍照的,在这里只能用眼睛记录,一幅幅惊艳的壁画和一座座端庄的塑像,如同画轴般在眼前慢慢铺开,这个画面映入脑海,留下不灭的回忆。
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造像,每一个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处,都在向世人昭告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热闹;让人不禁发出一声沧海桑田的慨叹。
在敦煌能穿越千古,我们看到了中华大地上创造出的举世惊羡的灿烂文化和艺术,祖先们永远鲜活的魂灵和智慧!信仰和文化在不断传递和交流,为中国有这样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参观敦煌洞窟后学习
在当天参观完敦煌莫高窟后,我们特邀请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侯黎明老师授课。
(侯黎明老师授课)
侯老师以其在敦煌35余年生活、工作及创作的经历,分享了以敦煌石窟壁画为代表的敦煌艺术的风格演变和各时期特色,使我们我们进一了解莫高窟艺术和文化历史,探索中国真正的文化传统,当下时代对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思索历程。
课程中展示的一景一物,一画一像,看似渺小却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更多丝路上的伟大记载。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有商贸的作用,它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能够作为文化的脉络。敦煌的价值就在于,它保存了中古时期,从公元4世纪一直到14世纪,一千年里、十个朝代的文化状态。这些个状态可以折射出当时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方方面面的反应。敦煌石窟艺术,使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他们对话交流,领悟敦煌艺术之美。《又见敦煌》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随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历史;随手翻开一卷书,就是一段故事。
一瞬间,就在一瞬间
一场梦梦了一千年
一转眼,只是一转眼
梦一醒却过了一千年
观看《又见敦煌》情景剧,演出共分为四个区域为大家呈现敦煌千年的文化底蕴。
《又见敦煌》以史诗的笔法传承丝路文化,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行走中观演,体验中再现敦煌的历史,最后,与自己的心见面。这是一场精美的文化的盛宴。
月牙泉鸣沙山
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的水总是倒映着她身边的鸣沙山,在阳光下,始终不离不弃。
在鸣沙山下的大门前,骆驼成队,场景开阔,沙山迷人,让人为之兴奋!
终于见到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彼此依存,在茫茫戈壁中的双生花,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实属一处千古奇观。
这里是沙漠和泉水共存的不朽神奇,月牙泉水清而有影,有光亦有景。
我们乘坐越野车攀爬到最高的沙丘脚下,顶着风沙爬上鸣沙山,成功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致。
沙地越野车在鸣沙山上漂移瞬间体验到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涌向大漠的怀抱,体验无限空旷的鸣沙山的景色啦!
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顶着大风卷积着细沙的拍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
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
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
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是属于勇敢者的体验。
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
有一种风景,叫黄沙碧水,风景秀丽,它能够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探访大漠边关,追忆丝绸之路
PART03
锁阳城嘉峪关
有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的孤城就是——锁阳城。
我们寻着玄奘法师的足迹,来到他曾走过的路——瓜州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古瓜州的所在地,始建于汉,兴于唐,是典型的唐代古城。锁阳城见证了河西重镇的繁盛与寂寞。丝绸之路的重镇锁阳,扼守在河西走廊西陲,是通向西域的枢纽。
千年时光逝去,此地已了无人烟。但历史会记住,这里经历过无数烽火狼烟,走过川流不息的僧人商旅。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极旱荒漠中的一片珍贵绿洲,繁华喧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
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其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
穿越两千年风雨岁月,站在历史遗址上,放眼四顾,目光所及,是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极旱荒漠,故城残缺的夯土高墙,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高僧玄奘曾经过此地,且记录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曾经在锁阳城的塔尔寺,讲经说法3个月,一个是为普渡众生,招揽去西域的向导,二是养精蓄锐修养身心。
城墙、角楼、塔尔寺……随着逐渐深入其中的行走,我们仿佛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这里上演的故事。
塔儿寺现存大小塔十一座,寺院中心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顶为覆钵式结构,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
在这里,黄沙披尽,一朵朵迎风摇曳的风铃草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
传奇的故事给古城遗址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久经不衰。
瓜州榆林窟
瓜州榆林窟,现存洞窟最早建于唐代,经五代、宋、回鹃、西夏续建,终于元。目前洞窟分上下层共有43个,窟形、彩塑、壁画的特点、题材和风格,与莫高窟基本相同,同属敦煌艺术系统,故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榆林窟现存壁画约平方米,彩塑00余身。其内容技法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风格,为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来到榆林窟之后,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榆林崖窟和特级窟,(洞窟内禁止拍照,以下洞窟照片来源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