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中的图案
《营造法式》中的图案
一、源远流长——建筑彩画的历史
古建彩画的装饰主题主要来源于秦汉以来所形成的本土装饰艺术传统,考古上能确切证明古代建筑上有彩画的是陕西咸阳三号秦宫,曾发掘出画在墙上的车马壁画。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和民族融合而引入图案元素。由于早期木构建筑的结构、形体相对质朴,所以,彩画基本呈现出简洁、素雅的艺术风格。陕西咸阳三号秦宫的车马壁画南北朝莫高窟壁画中的宫殿彩画宋代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高度发达,催生了《营造法式》这样建筑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其中彩画图录样式繁多,装饰主题主要有三种来源:木构件的图案化、织物图案、传统造型与装饰艺术。《营造法式》中的彩画图录样式
到了清代,建筑彩画融合不同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图像元素,色彩和图案都呈现出丰富变化。清式彩画共有五类,其中每一类又包括等级不同的多种样式,分别是:宝珠吉祥草彩画(两种)、和玺彩画(六种)、旋子彩画(九种)、苏式彩画(三种)、海墁斑竹座彩画(一种)。二、主题鲜明——故宫彩画的种类
故宫的彩画主题鲜明,按照等级排列,分别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首先我们来看和玺彩画。它是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使用在主要的宫殿上。用龙纹做装饰,枋心用行龙,左右相对,中有火焰宝珠,构双龙戏珠画面;枋心相邻的左右藻头中绘龙头在上的升龙或龙头朝下的降龙。两端箍头绘正面端坐的坐龙;所有龙和各部位之间的线路贴以金箔,在蓝或绿的底子上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所以“和玺彩画”也称为“金龙和玺彩画”;故宫的主要宫殿太和殿、乾清宫的外檐梁枋上都用“金龙和玺彩画”。金龙和玺彩画
交泰殿是皇后接受朝拜的殿堂,外檐梁枋上出现“龙凤和玺彩画”;次要殿堂梁枋上,枋心画龙,箍头画植物花草,称“龙草和玺彩画”。龙凤和玺彩画
交泰殿的龙凤和玺彩绘。宫殿东西大门的上梁枋绘有双凤,下梁枋绘有双龙,“凤在上、龙在下”,双凤凌于双龙。交泰殿为内廷后三宫之一,殿内正中摆放皇后专用的宝座,作为千秋节接受嫔妃、命妇朝贺的地方。此殿的特殊彩绘,体现了对皇后地位的尊崇。龙草和玺纹样
弘义阁的龙草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是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的一种彩画,多用在故宫次要殿堂的梁枋上;布局与和玺彩画一样分为三部分,但藻头部分不画龙而画旋子花纹。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标准的旋子花纹为圆形,内外由多层组成,中心圆为花心,也称旋眼,花心周围环以一层或两层花瓣,花瓣之外环绕一圈旋涡状花纹称为旋子;从次要殿堂、宫门到群体建筑两边屋房,都用旋子彩画。浑金旋子彩画
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是从南方的包袱彩画发展而来,梁枋中部用圆形包袱覆盖;是内廷和花园建筑群不可忽视的亮点之一。主题除了民间常见的花鸟鱼虫等具有吉祥意义的场景,也有关于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场景,绘画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三、雕梁画栋——彩画基本设计语言
故宫建筑上的彩画,大多绘在室内外梁枋、檩桁、斗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这样复杂的部位需要十分有效的设计语言。彩画的基本设计语言包括叠晕、间色、沥粉、贴金等。故宫建筑彩画的独到之处,就是通过调动色彩方面不同材质的精华,来营造一个美的意境。比如叠晕、间色,都是巧妙地将颜色用艺术的手法结合。故宫建筑彩画的金箔比例很大,以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四、好色之筑——建筑色彩的运用
故宫建筑彩画分五种:混金、金琢墨、平金、墨线、黄线,除浑金斗栱彩画为全部贴金外,其余四种普遍采用青绿两色,有固定的配色规则:形成斗栱彩画的基本色调。金琢墨彩画边框沥粉贴金,并装饰白色内框,平金彩画边框无沥粉和白框,墨线彩画边框为黑色,黄线彩画边框为黄色。建筑彩画在建筑师巧妙地布局和运用多种对比手法,把光与色、色彩的视觉作用和对人的心理影响表达出来,用有限的色彩勾画出了一个丰富的、令人眩目的色彩世界,将色彩的表现力应用到极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五、花朝月夕——彩画的象征意义
建筑文化的象征,指通过一定的建筑文化现象,暗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在故宫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龙凤等色彩非常鲜明的彩画图案,原因在于作为皇权标志的龙凤是宫殿彩画的永恒主题。彩画还有吉庆祥瑞的象征、品格情操的象征,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等,因此,古人是通过彩画装饰中的各种纹样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故宫建筑彩画所代表的中国古建筑文化讲究神韵、讲究和谐、讲究一种内在的精神。“如果将中国建筑与西方、埃及与印度等本土建筑加以比较,人们一看便知那是中国建筑。它的用材、平面、立面、造型、色彩、质地及其意象、韵味与情调等,犹如中国人的黄皮肤、黑头发一般鲜明。它具有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的美学特征。它所体现的美丽的哲理精神、严正的伦理规矩、自由的艺术审美以及“准宗教”的人生“终极关怀”,足以使这一古老、伟大而走向现代的民族可以自豪的自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主讲教师
田雄飞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美术教师,
东城区骨干教师,
喜欢生活充满艺术的火花,
喜欢和自己的学生一起用艺术创新世界。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gjls/4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