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四角攒尖顶,覆蓝色琉璃瓦,四根红色方材檐柱,柱间未安坐凳,而是围以栏杆。
仰止亭三字由叶恭绰先生题写,挂在檐枋中部。檐角上的垂兽和仙人走兽皆不是具象化的,而是用拐子纹意象化表现的,琉璃匠人称其为饕餮纹,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即是由这种拐来拐去的弯折直线构成的。檐头的勾头瓦饰勾云纹,滴水瓦饰卷草纹。外檐旋子彩画,轮廓线用墨线,檐檩和檐枋的方心都画宋锦,没有交替变化。小找头旋花设置为一整两破,旋眼和菱角地貌似贴金,其实是刷的黄颜色。轮廓线旁边颜色带退晕,旋瓣退晕,这种做法在北京清代官式做法中少见。盒子纹饰,檐檩是简易的西番莲,檐枋是变形的宝珠草,宝珠部分置换为栀花。或可以直接成为花卉卷草纹。
井口天花,枝条粗壮,类似故宫太和门那样。天花彩画,圆鼓子团鹤纹,岔角卷草纹。枝条彩画,中部八瓣轱辘,四周不是官式的燕尾设置,只有一朵如意云,加一道一波三折的框线,使枝条有一种空方心的感觉。灵响亭?位于灵谷区,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前的待祭亭。亭子重檐六角攒尖顶,覆蓝色琉璃瓦。内外两圈柱子,6根檐柱,6根重檐金柱,共12根。
飞椽、檐椽皆用方材,不做彩画,刷绿色。勾头瓦饰饕餮纹,滴水瓦饰夔龙纹。上层檐梁架,檐檩上置井字长短扒梁,每根角梁上再插一根扒梁,扒在井字梁上。插角扒梁头上置搭交金檩,上搭由戗顶起雷公柱。
重檐金柱下部的承椽枋、围脊板和围脊枋负责架起下层檐,围脊枋上不做亮窗,完全敞开。上部连重檐檐枋,柱头直接支起檐檩。花梁头不是落在柱头上,而是侧面穿插,外端负责托起角梁。
这一幅画面里的彩画,方心都超过了构件尺寸的三分之一,没画小找头,是方心和箍头、盒子的布局。方心内多是中心花卉,两侧飘逸卷草纹,花卉如西番莲、团花。檐檩没画方心,两端是破如意头的卡子,中部是蝙蝠寿桃,蝙蝠翅膀连着卷草。围脊板红色地,两端卷草纹卡子,中部花卉卷草纹,乍一看类似宝珠吉祥草。方心头的形状多样,有宝剑头,有花瓣尖,还有一波三折。盒子纹饰有花卉卷草纹和整破栀花。
梁架仰视图,六角攒尖,六个坡面,六根由戗挑起雷公柱。彩画没有满做,井字长梁上只做与短梁长度相当的彩画,与短梁彩画合围成正方形,看起来规矩不杂乱。
下层檐檐部外侧绘旋子彩画,方心宋锦,盒子绘锦纹和花卉卷草纹。雀替卷草纹饰非雕刻,笔画的。檐垫板红色地,绘宝珠吉祥草,尖端不做公母草交替。行健亭?位于中山陵园区内,年由广州市捐资修建。行健二字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亭子重檐四角攒尖顶,覆蓝色琉璃瓦。内外两圈柱子,金柱法做出重檐。
垂脊上没有垂兽和仙人小跑,倒也显得利落素雅。仔角梁端头不安套兽,做麻叶头。
外檐檐枋彩画,框架线贴金、旋眼菱角地贴金、旋瓣退晕,这是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方心画花卉纹,花朵轮廓沥粉贴金,显得立体突出。烟琢墨石碾玉搭配花卉方心,在官式做法中少见。小找头旋花搭配为一整两破,即一朵整旋花,两朵半旋花。内檐金柱上安承椽枋架起下檐椽子,上面围脊板间以一斗二升,再上围脊枋,其上立两根短柱辅助支撑上檐檐枋。
内檐彩画,苏式彩画框架,只画出方心线、烟云筒、包袱边、卡子、万字箍头连珠带这些框架线,方心、包袱心和小找头内不画纹饰,只涂地子颜色。与屋脊上没有装饰一样,彩画里的空做,让游人在此可以真正放空休息,不被色相所累。
亭子顶部做井口天花,枝条与天花板分刷不同深浅的蓝色。枝条上只画一朵四瓣栀花,天花板上不做方光圆光,画类似四个如意云那样的四合卷草纹。本篇所有图片由南京著名摄影师冯方宇拍摄,并得到冯老师授权发布。想看更多文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