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各家论述 > 正文 > 正文

金融监管趋严,票据行业经营转型方向分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2 16:10:48

导读: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要条件,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充分条件,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严监管是可以被理解的。

金融严监管时代,票据业务是面临收缩压力?还是因其具备支持实体功能更加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票据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作为目前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如何转型?传统票据中介又该何去何从?

作者提出票据经营机构不应彷徨,而应充分认识形势,积极主动朝正确方向实现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近年来中央提出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首的三大攻坚战,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因此可以说,金融机构展业已面临严监管环境,金融业务将面临回归本源。

作为兼具信贷和资金业务属性的票据业务,在这一波金融严监管冲击下,票据业务发展是面临收缩压力,还是其支持实体功能得到重视?商业银行和其他经营机构票据业务又应如何转型以配合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和金融监管变化?

(一)、新时期票据业务发展环境面临重大变化

票据市场自以来,和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商业银行和票据经纪公司创新非常活跃,在源头上支撑了实体企业融资的问题。作为票据市场的分水岭,年以来,票据业务发展环境面临重大变化,除了上述监管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外,还有电票大发展、票交所的成立、票据相关税制改革,这些将奠定票据业务转型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1、电票大发展取代纸票黄金时代

票据起始于纸票,直至年纸票还在各领域被使用,在此之前的近10年可以被看作是纸票发展的黄时代。

近年来,电子商业汇票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年9月7日央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的发布,电子商业汇票无论是承兑金额还是交易额都大幅增长。

近5年来,电子商业汇票承兑金额逐年攀升,由年1.63万亿元,涨至年13万亿元;电票贴现金额与转贴金额呈爆发式增长,年电票转贴金额是年的45倍,年电票贴现金额是年的14倍,电票时代已全面到来。

2、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打破既定市场模式

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营,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正式建立,标志着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框架初步建立。

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票交所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

根据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票交所制定了规范化的业务模式,并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开展了不少创新。

票交所的成立打破原有票据OTC市场交易模式,对未来票据交易带来无限想象,一是电子化交易取代纸质票据线下流转,二是线上统一交易模式取代线下分散交易模式,三是票据交易主体由单一性转为多元化,四是交易信息分散化转为集中透明化。

尤其是其清算逻辑、参与主体系统直连的变化,将给商业银行票据同业授信管理、票据业务经营,票据中介业务开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3、票据相关税制改革带来影响

年7月11日,财政部发布财税〔〕58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自年1月1日起,金融机构开展贴现、转贴现业务,以其实际持有票据期间取得的利息收入作为贷款服务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统一了直贴和转贴作为贷款服务的征税原则,即均以提供贷款服务取得的全部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为销售额。这一调整把原来直贴行全额承担的增值税,按照持有期间分摊到了转贴行。

对于直贴行而言,此前需以贴现收入全额缴纳增值税,而此次调整为按持有期,将大幅减少直贴行的应交增值税,合理反映税负情况,促进票据交易。

(二)、新时期票据业务转型发展的必要

如果把上述票据经营环境重大变化放到我国经济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来看,票据业务的转型发展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

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映射到金融,包括具体票据业务上来看,主要是金融和金融工具要服务实体经济,票据作为企业签发其在源头上就是解决实体企业融资或支付需求,企业进入门槛低,目前我国用票基础环境已是相当成熟,因此大力发展票据业务符合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变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发展票据业务需把之放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审视。

其二随着电票大发展和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使得票据在流转上更加方便和高效,原有纸票的一些弊端已得到解决,其服务实体经济更高效,以前商业银行简单粗暴的票据经营模式必将终结,票据中介野蛮生长也将一去不复返,因此原有基于纸票的那一套经营模式必须摒弃,应该拥抱电票和票交所时代的思维方式。

再次在当前去杠杆去影子银行的严监管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面临重大重新定位和调整,同业业务将会一定幅度的压缩,此时票据业务或将被重新重视,成为原同业业务的短期替补,是解决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结构调整的选择。

(三)、新时期票据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思考

作为目前票据市场的主要交易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如何在现行环境大变化情况下转型,传统票据中介又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如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我们思考。

1、票据经营应回归服务实体,更多创新应结合供应链金融。

当前各项金融严监管都指向金融回归服务实体主题,票据业务经营转型应围绕该主题,在源头上应该为实体企业创新出更多的产品组合和模式,而不能只专注后端的交易创新。

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国家层面提出要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和应用,其中特别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票据作为贸易项下的支付、信用工具,在电票大发展的背景下,注定大有作为。因此,无论是企业,商业银行,还是金融公司,都应把票据业务经营转型方向重点放在供应链金融上。

2、商业银行应向票据全产品链经营转型,打造一体化专业经营。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基本上是割裂的,承兑和质押一般在商业银行的公司部门或授信审批部门负责,贴现业务一般在公司部门或专门的票据部门集中办理,转贴现、回购、再贴现业务多集中在分行级专门的票据部门办理。

票据投资业务多是在分行级以上金融同业部门或专门的票据部门办理,面向客户产品整合显得异常艰难,不利于维护客户;另一方面票交所时代,市场交易的充分性,使得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必须前移,因此有必要统筹全产品链经营。

一是横向上不但要经营银票,还要统筹推动商票、财票全面经营。商票和财票的发展前景广阔,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金融工具,也是电票大发展和票交所间接驱动所致,电票的防伪跟法律确权、票交所的清算逻辑变化等,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向轻资产业务转变要求。

二是纵向上不但要直贴、转贴并重,还要统筹承兑、贴现前质押、票据资产投资等业务。随着票交所把电票纳入交易平台,票据二级市场变得更加高效,各交易主体手中的资源和交易能力更加重要,对资金大行而言,没有票源就像搁滩的鲸鱼将变得被动,对资金优势不明显的中小银行而言,有直贴票源但不能很好的在二级市场中交易也是徒劳的,要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直贴和转帖并重。

有条件的商业银行甚至可以统筹承兑、质押等业务,完全一体化服务客户,专营机构、票据子公司和票据子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选择的可能。

3、商业银行应主动提升直贴业务的体验感,提升转贴交易的投研能力。

由于电票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电票的贴现“去合同”和快捷性,使得各家银行做票据直贴已无制度性和专业性差异,票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和紧张,必须主动提升企业客户的直贴体验,目前多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在网银已实现客户自助贴现通道。

随着票交所全面业务的到来,总行级交易能力是未来银行盈利重点,转贴现考验团队对市场的研究和精准判断能力、票据资产的配置能力。

以前票据交易赚取信息价差是很多商业银行票据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票据电子化、平台统一化、交易集中化、信息透明化,票据业务利润的重要方向是精准的票据资产配置及票据交易时点判断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故总行级交易能力是影响票据利润的重要因素,而这个又是由总行转贴现交易团队对市场的研判能力决定,可以预见,如若没有很好的投研团队,未来有一大批中小金融机构将止步于贴现业务。

4、票据中介应向信息咨询、规范经纪和平台化转型发展。

一是运用新技术,打造票据经纪平台。年年初,为推动票据市场健康发展,发挥票据经纪活跃市场的积极作用,规范金融机构和票据经纪公司的合作,促进票据经纪公司阳光化运作,人行在某地区就相关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并有试点发展之含义,因此乐观来说,现行票据中介应提前主动向正规票据经纪平台发展。

二是做深做透实体企业客户的信息咨询类服务。为企业提供非票据类经纪服务,如债券发行与承销、提供投资与融资咨询、企业财税筹划咨询,为企业提供票据管理软件、金融财务管家、crm客户运营管理系统等。三是加大票据投研判断能力。增加对票据研究领域的投入或与研究机构合作,加大票据产品投研力度,为企业和银行机构提供票据经营管理方案及票据运营策略。

5、票据经营合规风险将变得更加重要,加强信用风险的过程控制。

金融严监管背景下,违规成本变得异常高,不但面临行政和经济上的处罚,还可能带来声誉上的影响。市场经过多年粗放式发展,各种真伪创新混杂,也有些完全是规避监管、消弱监管,但其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监管成本,因此合规经营意识一度未被引起重视;

正如前文所述,金融严监管已被纳入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和整治各种金融乱象的重要手段,因此,严监管没有退路,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票据变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严监管的持续深入,影子银行、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套利领域和行为等面临重组消化,这一过程中有可能面临资金配置重构,商业银行断贷等,可以判断将会产生阶段性结构性的信用风险事件,票据经营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做好信用风险的过程控制,防止造成重大损失。

总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必要条件,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充分条件,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严监管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一新环境下,结合近年电票大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稳步推进,票据经营机构应充分认识形势,积极主动朝正确方向实现转型发展!

来源

转载自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gjls/46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