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功用主治 > 正文 > 正文

佛子行第十三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1 13:04:21

点击上方音频播放点击上方视频播放顶礼大恩上师甲色白玛旺嘉仁波切!顶礼至尊度母吉尊玛!顶礼历代传承祖师!为了把尽虚空遍法界的母亲众生安置在佛的果位,我们发誓成佛!为了圆成佛道,我们精勤闻思、修持佛法!佛法基础班《佛子行三十七颂》阿弥陀佛!各位师兄,晚上好!

上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佛子行》有关上士道发菩提心的一些知识。我们复习一下:菩提心有两大车轨,一个是弥勒佛传承下来的七重因果;一个是文殊菩萨传承的自他交换。

七重因果讲的是:第一,要知道一切众生曾经都做过我们的母亲,它的经典依据在佛经《梵网经》里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轮回是无始无终的,时间非常久远,这样来观待,每个众生的确都做过自己的母亲,所以第一要知恩;第二念恩,母亲于我们恩重如山,十月怀胎,生下来之后,处处都想着儿女,随子生忧喜,她的心情随着自己的子女变化,看子女开心,自己也高兴,看子女忧伤,自己也很痛苦,所以知恩后,开始念恩;然后要报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然后生起慈心、悲心,最后上升到增上心,增上心就是如果看到自己的母亲掉到河里,我们即使不会游水,也要跳到水里把母亲救上来,因为我们有这种责任。从佛法大乘体系来说,如果看到一切众生都在轮回里面受苦,我们就要发起这种增上心,要救度一切如母有情,然后再上升到菩提心。那怎么帮助父母呢?你给他买一件衣服,或者请他吃一餐饭,带他去周游世界,这只是暂时的人天安乐,享受过后还会在轮回苦海里面受生老病死之苦。与其这样,不如彻底救度父母,只有成佛才能让他们获得真实的安乐,。最后就生起了菩提心,要猛烈地祈祷上师三宝即身成佛,成就佛果才真正能够报答一切父母众生养育之恩,这就达到菩提心。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菩提心,它是按照一个一个次第引导心性,这样菩提心就会在自己心相续当中显露出来。

另外一个是文殊菩萨所传的自他交换法,就是众生的一切痛苦都观想给予自己.,自己三世(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样不断地串习就会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所以在佛门里面讲:“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展转益增长。”它是妙宝,你一旦发起了菩提心,那就是趋向于成佛的缘起,而且自己的痛苦会感觉越来越少,因为具有菩提心的人,他的种性就是菩萨种性,每天都在不断地增长福德和智慧资粮。

这是上节课和大家交流的菩提心。

后得出定时,违缘转为道用(看讲义42页)

下面讲违缘转为道用。它分为四个方面:

将不欲意的四法转为道用:将二种难忍转为道用;将盛衰转为道用;将贪嗔转为道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交往联系,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是处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风当中,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在八风里面,利——利益;衰——衰败;称——别人称赞我们;毁——有人讥毁我们、侮辱我们、诽谤我们;誉——得到就是失去;苦和乐。如果作为一个凡夫,我们每天随着八风去转,产生种种的分别念,有喜爱的就会有憎恨的,有赞叹的就会有诽谤的。如果每天随着这八风转,我们就会迷失方向了,在心相续当中产生二元对立,这样就造成无明,就会起贪嗔痴而造业。

学佛法就是为了破迷开悟,所以上师告诉我们“每个众生有两种无明”,哪两种?第一个是对业果的无明,我们不知道一切都是由因缘而决定的,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讲,如果在地狱里面的众生受种种刀山、剑树、油锅的折磨,忽然间吹来一丝凉风,这也是他曾经造恶业时动了一个善念而感召的果报。我们人生当中经历的很多事情,接触的很多人,都是我们前世造的业感召的果报,所以它离不开因果;第二个无明就是对明心见性的无明,一切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心性显现出来的,当体都是空性。

如果我们证悟了空性,那对于这八风就不会有分别了,所以凡夫是心随外境转,圣者是心能转外境,外境对他已经干扰不了,因为已经达到了心境一如,心是空性,外境是空性,安住在这种状态当中,那八风尽管去来,他还会如如不动,这样就达到了自在。我们每个人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种般若智慧的空性,一旦达到了般若智慧的空性,生活从此就大自在了,如上师讲的“如来藏里面有大幸福、大自在!如来藏里面有大安乐!如来藏里面有大喜悦!”在空性里面,没有任何的人、事、物能够伤害到你,因为你知道万法都是空性。

《佛子行》就是讲我们面对的一些违缘怎么能转为道用?第一是将无得转为道用,原颂是这样说的:“谁因贪欲图我财,一切夺或令人夺,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彼佛子行。”上师开示:“其他有情因为极大的贪心而夺去了我大大小小的各种财物,或是唆使其他人来抢夺我的财物,常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生起很大的嗔恨心。”

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把外境当为实有,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然后就产生这种贪执之心,有我执就产生贪执之心。打个比喻,如果一个人看上一台豪车,他没有钱买下来,所以对这车只是产生了贪心,别人不小心把这车划了一个很长的痕迹,这个人心里也无所谓。当有一天这个人发了笔横财,把这台豪车买下来了,同时又有人把这车划了一个痕迹,这个时候他就生起了很大的痛苦,为什么?之前别人划了车一个痕迹,他无所谓,因为他知道这车不是自己的。当他认为这车是自己的时候,就产生一种我执,就会产生一种执着,别人如果伤害他的东西,他就会很痛苦。所以这一切痛苦来源于我执,那怎么转为道用呢?

上师告诉我们:“而对于伤害我们的众生,我们不但不恨他们,反而还想着利乐他们,将自己珍爱的东西甚至自己的身体、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善业都回向、布施他们。”如此将无得转为道用是诸佛子的行持。

在密宗里面叫“古萨里”,它的创始人是玛吉拉尊佛母,她一个人在深山里边修什么?就是决——断法,把自己观想放在托巴里面,自己的身体被三昧真火煮成甘露,把自己身体化成的甘露供养给一切诸佛,布施给一切众生,这样就断除了我执。因为这位尊者知道我们凡夫的痛苦直接来源于我执,有我执就有痛苦。所以上师也告诉我们,将我们的身体、财富,过去、现在、未来的善根都回向给众生。这也是不断的在对治我执,当没有我执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痛苦。经常跟大家分享的比如坐火车,火车头一停,这火车也就停下来了,我们这幻化的五蕴之身并不是我,当我们用般若的空性观照这五蕴皆空,当下就解脱了,就是火车头停下来了,火车也就不动了,轮回的主体不存在了,轮回当下烟消云散。所以我执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当我们遇到别人夺我们财物的时候,不要怀嗔恨之心。

上述这样广大的想法是由菩提心里生出的,是在对菩提心的通达、清楚了知的状态下做到的。

施予我们财物的人和夺取我们财物的人,何者对我们的帮助最大呢?

在红尘当中有一句谚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多数人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为了什么?无非想多赚一点钱,使自己的生活、家庭更有质量,更幸福快乐。但是,一旦别人要夺取我们的财物,大多数人都会耿耿于怀,咬牙切齿。而佛法却告诉我们,我们不但不要恨他们,还要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而且佛还告诉我们:“施与我们财富的人的功德,不如夺取我们财富的人功德大。”这样一想,大家都很费解,别人把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财都给抢走了,我反而要对他感恩戴德,而且他的功德还要胜于给我财富的人,那怎么才能理解,说得通?

上师就告诉我们为什么,是他们帮助我们修持菩萨行、修持忍辱,我们原来做不到的,现在做到了。这是他们对于我们非常好的帮助。

因为,自从你皈依之后,发起了出离心、菩提心,你的人生就跟凡夫的人生不一样了。佛教徒的人生是第一要了脱生死,不要在轮回苦海里再受生老病死苦、苦苦、坏苦,行苦这种轮回的果报,要出离三界;在出离三界的同时,还要发菩提心,利益一切如母有情。

成佛是离不开众生的,所以上师告诉我们,刚好这些伤害我们的众生就是我们修持六度万行的对境,没有人来伤害我们,我们怎么能修忍辱?不修忍辱怎么能够成就佛果呢?所以在《掌中解脱》里讲,很多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都要发愿来到娑婆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在极乐世界他没法修忍辱,极乐世界都都是一生补处的菩萨,阿鞞跋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他怎么能够修忍辱?不可能。但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形形色色,有的众生性格非常的贤善,但有的众生刚强难调,贪嗔痴非常猛烈。也许我们每一位都遇到过,在生活当中,有对你很好的,百依百顺,疼爱你、呵护你、对你唯命是从的,但是也会遇到一些处处找你麻烦,不断从财产上、精神上、感情上折磨你的人。

如果作为凡夫,就会产生两种心态:对你好的你就贪爱;折磨你的,给你带来伤害的人,就产生痛苦,产生怨恨,这是凡夫的心境。但是《佛子行》告诉我们:谁要伤害我们,夺取我们的财产,我们还要对他感恩戴德,为什么?因为他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他是我们成佛的助伴,使我们自己的心性能够安住在空性里,能够增长自己的功德,增长自己的慈悲心,使我们成佛,佛果离我们越来越近。所以学佛的好处就是这样,能够转一切违缘为道用,在生活当中,一般凡夫无法面对的障碍、困难、挫折,通过学佛你都能转为道用。所以学佛越学越欢喜,越学越自在,越学越让人感觉你是一个祥和的、有慈悲心的人,很愿意和你接触。这就是如来藏的功德流露出来。

在这样的意乐里,我们天天这样做、这样想。暂时做不到的,先想一下嘛,一定要想,在想法上成为菩萨。这样来逐渐减轻、降伏我执,降伏我执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将我们的外财,甚至将我们的内财布施掉。布施就是完全对治我执,对治贪心。因为我们有我执才有贪,如果没有我执,我们贪什么?谁在贪?所以夺取我们财产,夺取我们财物的人,如果我们是一位菩萨,修忍辱,这样就对治了我执。就好比这个东西,我作意它是我的,那别人把这个东西抢走、夺走,我心里非常难过;如果这个东西它不是我的,别人给它砸烂了,我心里也没有什么感受,所以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有我执。

当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一个物贴上一种标签,你认为它是我自己的,那你就会很在乎;如果它不是自己的,这个物质、这个人,或者这个财产是得到或丢失,或是被人损害了,对于你来说都是无所谓。所以一切都是由我执而决定我们种种的感受。布施刚好对治我们的贪心,你把它布施掉了。再从因果的角度来说,你不欠他的,他也不会夺取,就是你给他,也许他还不要。就因为我们曾经某一世不知做了什么样的恶业,伤害过这个众生,因缘成熟,这个众生和我们相遇,把我们的财产夺走。从因果上,也就是欠债还钱,欠命索命。所以从因果上来说,你就当还债想,这样就更轻松了;再从对治我执来说,是消除了自我的执着;然后再上升到空性,知道这一切是空性的,你就不会把它当真了,不会再在乎,不会再执着了。

释迦牟尼佛说过:财富其实是我们的痛苦之因。

我们十分辛苦地守候它、增长它,我们的贪心使我们如此辛劳;当然如果没有财物,我们也会觉得辛苦。

当下的社会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要发达得多。过去哪里有那么多汽车、那么多高楼大厦,人们的生活都很简单,但那时候人的精神、内心比较平静、祥和。这几十年物质不断发达,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人的精神困惑比过去大出很多倍。

据说中国现在得抑郁症的患者几千万,自杀率也相当高。物质发达的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精神有那么大的困惑、压力?就是对物质的贪婪,对外境产生实有的执着。尤其是财富,没有的希望得到它,得到的又怕失去,这就是求不得苦(得到了又怕离开的一种心境)。现在很多人,在心理上产生这种困惑。上师给我们的开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佛经里有个公案:有夫妇二人生活非常贫穷,但他们安贫乐道,每天载歌载舞,法喜充满。隔壁的邻居是个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的账房先生每天给他计算着收入:今天从农民手里共得到多少钱财。时间久了,地主跟他的账房先生都感觉到隔壁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地主就问他的账房先生:“隔壁那么穷的两口子怎么生活得那么开心哪?咱俩天天算账,每天有收不完的钱,可是心里总是闷闷不乐,真是奇怪了。”账房先生毕竟是聪明人,他跟地主说:“老板,我有个主意,他们马上就不开心。”地主问:“什么办法?”“你装点银子放在麻袋里,然后扔过去。”地主说:“好,我们试试。”他们装了一麻袋的钱,当隔壁正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时候,他们一下子把麻袋扔过去了。隔壁老两口正开开心心的,突然院子里天降横财,“咚”一声,打开一看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接下来他们不跳舞也不唱歌了,静悄悄地把钱放到屋里,俩人开始数。面对这么多的金银财宝,老太太说:“有这么多的钱,我要盖一个别墅。”老头说:“盖别墅没意思,我要买一个大的庄园。”俩人意见不统一,开始吵架了,甚至大打出手,打得鼻青脸肿的,为财产的分配反目成仇。

地主跟账房先生说:“隔壁那俩不唱歌,也不跳舞了,反而传来大吵大闹的声音。”老两口天天打得不可开交,后来他们慢慢平静下来了,开始反思:“之前咱俩这么穷,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但是生活无忧无虑,开开心心,自从天降横财,有了这一麻袋的金银珠宝,我们天天成了仇人,干脆把这个财富,从哪儿来的扔到哪儿去。”他们把这一麻袋银子就扔到隔壁去了。从此他们又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每天载歌载舞,开开心心的。

地主和他的账房先生这才明白,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也就是上师告诉我们的:心是快乐的主人,物质只是朋友而已,当你的心快乐了,这个物质可有可无。

我们现在的人是舍本逐末了,认为有权力、金钱,生活才有安全感,才会快乐。但是大多数人,权力和金钱不但没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反而成了守财奴,不是在赚钱,而是钱把我们给“赚”了,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时间,虽然赚了一笔钱,但是我们失去了时间、健康和欢乐。佛告诉我们:从根本乘来讲,财产就是毒蛇。

上师告诉我们:没有得到财产的拼命地想得到,得到了又守护,就会带来种种痛苦。从根本乘来说,如果众生有贪心,物质越多,烦恼痛苦就越多;如果上升到大乘的菩萨,如我们最近学习的《当和尚遇到钻石》中讲的:他是一个格西,他的上师告诉他,他的缘分在美国,他按照上师的指引去了美国并按照上师的吩咐经商,从钻石行业的一个破产作坊,干到了钻石行业的巨龙,每年的利润都是天文数字。但他是个菩萨,他把靠《金刚经》般若的智慧所赚到的财富,拿回藏区,建了很多寺院、希望小学,救济穷苦,修桥铺路。他用般若的智慧利益大众,造福社会。所以钱在大乘来说没有好与坏,完全在于他怎样发心。

如果你是一个菩萨,具足了般若的空性,且有慈悲心,那么财产不会给你带来伤害,反而能利益众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事物要从内心来观待,好比原子核,给了坏人他就会研究原子弹造成毁灭,给好人,他们就会以核能发电,让千家万户用上电,用于照明、生活、取暖,给大家带来方便。所以一切都要从心看待任何对境。

世尊告诉我们“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佛法就是调伏我们心相续。学佛不能堕两边,学到最后很执着,或者学得与社会、与大众格格不入,都不对。学佛是调伏我们心相续,最终达到智慧,达到空性的智慧,然后具足了菩提心,悲智双运,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点击上方视频播放

这个教言大家一定要放进心里。现代人贪心很大,将其他人所有的财物收入囊中还不觉得满足,又一次次生起越来越大的贪求,做不到让自己的欲求保持限度。

大家可以先控制自己的欲求,使其平稳,慢慢再跟着佛菩萨的想法,一模一样地去做。

即使现在做不到,也不要沮丧,我们一定要随喜佛菩萨的功德,由衷地尊敬佛菩萨,心里有一点点的恭敬都有非常大的功德。

上师也曾告诉我们:修行的人要少欲知足,我们执着一头牛,就有一头牛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乃至于执着一片茶叶,都有一片茶叶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现代人却是不断地满足自己的贪欲,“世间满足深陷罪业坑。”如有一套单元房子,住两天,就不满足了,想买一套别墅;住别墅呢,风景却不太好看,最好是买湖景房或者无敌海景;或者世界各地风景胜地都有一套房子。人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给自己带来了种种痛苦。

所以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近代藏传佛教伟大的密勒日巴尊者,他一生没有什么家产,只一根禅杖,一个打坐的禅带。他圆寂前,告诉他弟子说:“我有很多财产,就在山洞我打坐的下面,你们去挖,里面有很多宝贝。”他的弟子听说上师居然有那么多财产,就跑到密勒日巴尊者闭关的山洞,然后挖,不断地挖,挖完之后,感觉没有什么东西,最后挖出一张纸的字条,打开一看,上面是密勒日巴给弟子开的一个玩笑:“哪个弟子认为我积累有很多财产的话,就让他吃屎去吧!”大家一看哈哈大笑。原来尊者圆寂了,他用这种很幽默的方式,教授教诫他的弟子。尊者的物质生活真的少到极限了,少欲知足,从而获得了即身虹光身成就。

我们大恩上师一天的伙食费也就几块钱,你看,上师的房间很小,吃的就是糌粑,没有其它的。在年之前去更庆寺的那些汉人真是很了不起,因为更庆寺没有菜,连菜的名称都很少听到,很多师兄在更庆寺待了几年,出来之后,在汉地看到蔬菜,自动流出口水。他们几年都没有吃过菜,寺院里有点盐巴就了不起了。然而越是这样的地方,越出成就者,更庆寺就有多位金刚阿阇黎。

在修行的时候,世尊为什么给我们示现了在雪山修行。人不能够太舒服,太舒服出离心就生不起来。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种种违缘,你转为道用,也许不是坏事。它告诉我们:第一、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第二、让我们少欲知足,有苦才有出离心。

以上是我们对原颂的略释,弟子们通过打坐、等持来思维它,让心真正融入自性,思维这样做的功德和不这样做的过患。

通过等持产生的觉受和见地,在出定时将打坐所生的功德、见地都融入到行持中去。

《定解宝灯论》里讲:“菩萨入定如虚空,出定如梦如幻。”这是菩萨修持的觉受。当然佛就没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别,那伽常在定,“走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他们没有座上座下的分别,这就是上师的境界、佛的境界。而我们凡夫有一个次第,刚开始修外加行、内加行,上师传窍诀,福报智慧资粮具足的话,我们会认得空性,了知并产生觉受,从而安住在空性定里面,这是在座上;座下就要保任,让空性稳定,最后达到座上座下一如。

将痛苦转为道用

接下来讲将痛苦转为道用。

逃避痛苦,这不是菩萨的想法,菩萨是发愿自身承受痛苦,并且因此而欢喜,即“将痛苦转为道用”。

颂词是这样的:“吾虽无丝毫罪过,他人竟来断吾头。然以悲心于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意即自己虽然没有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没有一丝一毫的罪过,他人却割截我的身体四肢,乃至最要害之处——头颅,我并未因此而生起嗔心,想要同样地损害他来复仇。

如果是凡夫,别说要我们的头颅,就是他不小心碰了我们一下,我们都会咬牙切齿。这就是凡夫,把一切当为实有,有我执。而菩萨,他看到一切都是空性。

《金刚经》里讲,忍辱仙人在打坐,歌利王带着他的随从、歌女、舞女、彩女,到森林里寻欢作乐,他到了森林后发现自己的随从都不在身边,不知道去哪里了。歌利王到处找,找到后发现这些歌女、舞女、彩女围绕着一个修行人,当时他就产生了嫉妒心。他跑过去问修行人说:“你在干什么?”忍辱仙人说:“我在修忍辱。”“你修忍辱,我的这些随从、歌女、舞女都被你迷惑了,被你吸引了,你既然修忍辱,我就拿刀在你身上肢解,你能不能忍受呢?”忍辱仙人说:“我已经修到空性的波罗蜜,你即使用刀伤害我,我也不会起嗔恨心的。”歌利王就一刀一刀地在忍辱仙人身上千刀万剐,但忍辱仙人的确忍辱,没有产生丝毫的嗔恨心,而且他发誓“如果我成佛,第一个度化的就是你。”

最后忍辱仙人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他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歌利王也由于这个因缘、誓言,投生为一个修行人,成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度化的第一个比丘憍陈如尊者。

所以,如是因如是果,也看出了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的确能够达到忍辱的果位。佛是从哪里来的?离开众生不可能成佛。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众生,如果转为道用,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我们如果跑到极乐世界,虽然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如果想成佛,还要乘愿再来,利益如母有情。他们伤害我们,就是成就我们忍辱波罗密。

从因果上看,他们现在造这样大的恶业,是种下了将来巨大痛苦的种子,果报成熟时,他不会有丝毫的快乐。

在中国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高僧大德被抓入监狱。像清定上师,在上海提蓝桥监狱住了30年,定公上师每天就在狱房内打坐,修念经的仪轨,有查狱房的问:“你这么还在那里坐着不睡觉?”定公上师说:“我在反省问题,反省反省。”其实上师在念经打坐。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老上师还把修法的功德回向给折磨他的人,捆绑他的人,拷问他的人,为什么?因为成就者知道,这些众生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也知道,离开众生不能成佛,面对这样的境界,才能修自己忍辱波罗蜜。

在藏地有一位叫贡嘎旺修的堪布,他39岁的时候,也是由于那个时期时局变迁,被关入监狱,在狱中饱受折磨辱骂,手铐背拷,即使去厕所,也带着手铐脚镣。一次,因为这样而摔坏了后背的脊骨,这期间所受的虐待是无法想象的,每天棍棒交加,严刑拷打。后来这位堪布被释放了,经历了千辛万苦到了印度,在那里他每天给僧众讲经说法,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比丘,得到了他根本上师的极大赞叹。根本上师在接见他时问:“你在监狱里面受折磨时,心里最害怕的是什么?”我们每一位都想想这位尊者说了什么?他说:“我最害怕的就是对那些加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毕竟他是尊者,有这种心相续。我们凡夫呢?能不能做到?这部《佛子行》就是让我们凡夫成佛的,我们心跟法要相融,就能够转变,转凡成圣。这位尊者他修的就是慈悲心。

这是诸佛子将痛苦转为道用的行持。其实,上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对我们的帮助是极大的。我们过去造作的恶业,原有可能导致将来剧烈的痛苦,而今这恶业因他们所为而消除,我们的忍辱也因此而愈发增上。有些信众经常到师父这儿来告状:“师父,那个人经常折磨我、伤害我,给我带来很多的痛苦;有的人是财产上,这个人骗了我、坑了我,让我失去了很多的财产。”上师就这样回答:“你把这些当还债想,一切都是因果。你上辈子不欠他的,他这辈子就不会找你要债,他坑你、骗你、伤害你,你就当还了一笔债,反而轻松了;如果你不还他,下辈子他还会找你,现在你还完了,就很轻松了,而且你又修忍辱了,成就了自己的忍辱波罗蜜,离佛果越来越近。”所以学佛人要从因果上、从空性上来观待一切问题。

心如佛法的人,会将这些人视为大恩人。可如果心与法不相融合,没有修持慈悲心,未通达佛法、没有广大的发心,就不会明白这些。

所以,世间人总是怨天尤人:这个人怎么那么讨厌啊?他为什么坑我、害我,让我精神、物质财产产生了很大的损失,对他咬牙切齿。但是如果学了《佛子行》,我们就要对他感恩戴德:第一我们还债了;第二他成就我们菩萨道了,让我们在成佛的道路上不断增长功德。而他们因为伤害我们,造了很多恶业,反而要去地狱受苦,要到驴胎马腹里去还报,这样想会让我们更有慈悲心。所以佛法就是有智慧的方法,把一切转为道用。

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个公案,大家从因果上来看。印度龙树菩萨是一位伟大的成就有者,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乐行国王。虽然外表上一位是中观的大师,一位是国王,但因两个人的生辰八字都一样,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而生,是同一条命所生的两个化身,所以他们最后往生的时候也会一起往生,两个人的寿命是一样的。因为龙树菩萨已经成就了寿命自在(密宗里面有八大自在,其中一种就是寿命自在),他可以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想离开这个世界,就离开这个世界,所以非常长寿。当时龙树菩萨活到了多岁,所以乐行国王也是一直不死,因为国王一直在位,所以年来,所有的王子都相继去世,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王位。

后来,有一个王子很想登上王位。有一天,他的母后做一件非常漂亮的锦缎彩衣给他,这彩衣没有任何的接缝,就如同天衣无缝一样,他看到这套衣服非常欢喜,就告诉母后:“等我登基大典当上国王那天,再穿这件衣服吧。”他母后就告诉他:“哎呀,傻孩子,你没有登基大典的那一天,你以前有很多的哥哥,和很多的妈妈都往生了,你根本没有做国王的机会。”王子很奇怪:“怎么可能呢?父亲年纪一天天的老了,天增岁月人增寿,人越来越老,离死亡越来越近,有一天他驾崩了,换我去当国王,这是天经地义啊。”他的母后说:“因为你的父亲和龙树大师是同一条命,生辰八字都一样,而龙树大师已经成就了寿命自在,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他是不会圆寂的。你不要期待你的父亲会往生,因为你的父亲跟龙树菩萨是同命相连,龙树菩萨不圆寂,你的父亲也会在这世界上永久的活下去。”这王子听了就很难过:“这没有出头之日了。”可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问母后:“我应该用什么方法得到王位?”他的母后就说:“龙树菩萨是位大菩萨,很慈悲,只要有人祈求,一定会布施的,你去试试看,请求龙树大师布施他的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在上学期也介绍过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是位乐行好施的菩萨,你要什么,他给你什么。你要大象,他给你大象;你要他的孩子,他给你孩子;你要妻子,他给你妻子。无我而利他,这是菩萨共同的功德。于是,王子就求龙树菩萨把头布施给他。当他向龙树菩萨作这个请求时,龙树菩萨很坦然地对他说:“你既然要我的头,可以啊!你自己拿刀来砍吧!”这位王子就叫人拿刀来砍,砍来砍去,都砍不到龙树菩萨的头。那把刀砍在龙树菩萨的颈子上,就像在虚空中一样,晃来晃去;他又用绳子来绑,也绑不住,使得这位王子精疲力尽,毫无办法。

因为龙树菩萨已经证悟空性,他安住在空性里面,你用什么方法也伤害不了他。就如同汉地的一位高僧大德,他是掌管国库的,但是他把国库的钱都用于放生了,当时,国王抓他,用刀砍他人头的时候,他就说:“如临三月春风。”因为他在空性里面,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

龙树菩萨亦复如是。所以这王子使尽了全身的气力,也没有办法,最后,龙树菩萨很慈悲地告诉他说:“我在五百年前,就完全清净了用兵器砍杀的异熟果报,所以,用任何兵器都无法砍掉我的头;如果你真的想要我的头,你最好去找一根吉祥草来。”我们结夏安居都用吉祥草,实际上,这个东西哪有杀伤力?根本就没有杀伤力的。

原来,以前在出家众结夏安居的时候,龙树菩萨是专门管戒律的掌堂师,为了表示结夏的道场已经清净了,没有任何的障碍,地上有铺吉祥草的习惯,所以他到外面去找吉祥草来铺,让大家可以安心在道场修行。就在他去采割吉祥草的时候,不小心杀了一只小虫子。就那么微细的因果,“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虽然这是无心之过,但是也造了杀业,在龙树菩萨修行成就的过程中,所有的罪业都已经被忏悔清净了,只剩下这个恶业没有被忏悔清净,所以龙树菩萨说:“我只剩下杀害这只小虫的这点异熟果报,还没有清净,所以现在只有用吉祥草,才可以取下我的头,拿掉我的性命。”

于是,这位王子就取了一根吉祥草,轻轻地切下了龙树菩萨的头。当下,乐行国王就和龙树菩萨一起往生了。

这个公案说明了,龙树菩萨这么不可思议的大成就者,还要承受一点点的异熟果报,何况我们每一个六道轮回的凡夫,天天造业,这样如何了脱生死?今生不勇猛精进,怎么能够了脱生死?所以一定要每天猛烈地祈祷上师阿弥陀佛,今生往生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好好地闻思修行,乘愿再来,度化一切如母有情。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伤害我们的人,都是我们前世造的恶业感召的果报,我们要坦然面对,把功德回向给他们,把过去的业清净掉。如果以怨报怨就没有了结的时候,恩恩怨怨纠缠,在六道轮回里无始无终地受苦。

这个故事就是菩萨将痛苦转为道用。

将诽谤转为道用颂词:“何人百般诽谤我,虽已传遍三千界,吾犹深怀仁慈心,赞叹他德佛子行。”其他人在背后对我进行种种诽谤,不是一点点,而是传遍了各个地方。我们不以害心、恼恨的心报复,反而怀着慈心,发愿令伤害我们的人能够欢喜安乐。对诽谤我们的人,我们对他人宣扬、赞叹他的功德。这是诸佛子将诽谤转为道用的行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赞叹你的,也有诽谤你的人。学了这段《佛子行》,我们就知道怎样面对赞叹或诽谤我们的人。别人赞叹你,你不能当真,如如不动。在《慧行刻意》里面讲,有一种五花箭,别人赞叹你,容易增长我执我慢,就好比射来一个箭,上面绑着花,非常的好看,自己以为是花,实际上,已经被这枝箭射杀了。我们听太多赞叹自己的话,如果没有观空性的智慧,就容易增长我执、增长我慢。看到别人都赞叹我,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实际上,你已经中了箭了;对于诽谤我们的人,我们要赞叹他的功德,宣扬他的功德。所以对诽谤我们的人和赞叹我们的人,我们要观空性。如果凡夫听到诽谤,“你又骂我,你又诽谤我,我要跟他咬牙切齿的理论一番。”这是凡夫的心理状态,而诸佛子将辱骂诽谤反转为道用。

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公案,有助于我们理解怎么将侮辱诽谤转为道用。一天,释迦牟尼佛正在精舍中为弟子说法,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位怀孕的少女,指着佛陀痛斥:“沙门!你害得我好苦,你让我怀了孕,却恶意离开我,躲在这里逍遥自在,现在总算被我找到,你得老实交代,如何安置我?”大家正在听释迦牟尼佛讲经,来一个孕妇居然说佛陀跟她生了个孩子。

原来这位少女信奉外道,其实并没有怀孕,她将木盆塞入衣内,妄称自己有孕,以此诬陷佛陀。当然,少女这种低级伎俩,还是被佛陀弟子们轻易揭穿。因为佛陀的弟子们都有他心通、天眼通,有的证果证道,一目了然。

但是众弟子中还有一些凡夫僧心中就很疑惑:“为什么获得自在解脱的佛陀依然会遭受这样的果报?”于是舍利弗代表众弟子,出来请教佛陀,希望佛陀解开他们心中这个疑团。

世尊就告诉弟子:“很久很久以前,王城中有一位美貌女子,名叫善幻,她是一位虔诚居士,对修行者非常尊敬。当时城中共有两位法师,时常受她供养,第一位是无胜法师,第二位是常观法师。无胜法师修行非常精进,德高望重,因此深受大众尊重;至于常观法师,虽然他也是一位修行者,但是世俗习气没有除净。善幻因为对无胜法师更加恭敬,所以供养得就比较丰厚。日子一久,常观法师难以忍受这种差别待遇,嫉妒之火油然而生,就在城中到处造谣,说善幻和无胜法师两个人私通,两个人有这种不如法的行为。”佛陀说到这里,停顿片刻,接着告诉弟子:“你们知道那位常观法师是谁?就是我的前身。因为我前世曾经恶意诽谤有德的修行者,所以堕入地狱,经过无数时劫,饱受猛火烧身之苦。我现在虽然已功德成就,但是余殃未尽,还要承受同样诽谤。”

在我们学律仪的时候,有一句格言,如果别人侮辱我们、诽谤我们,我们跟佛陀比比。我们的福报跟佛能够比吗?那是天渊之别呀!佛都要受这种侮辱诽谤的果报,何况我等福薄之人!怎么会没有人诽谤我们?肯定会有人诽谤我们、侮辱我们。对于这些我们要逆来顺受,观这一切都是业因果报,是我们前世造的业。今生诽谤、侮辱我们的人把我们的业消除了,我们要感恩戴德,要忍辱。

上师告诉我们:“现在有人诽谤我,是我从前诽谤其他人的因果成熟了。从因果来思维,并进一步了知这些诽谤我的人其实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骂我的人不是给我们制造障碍,而是消除了我们的恶业,他们是非常好的。我们真正这样想并宣说他们的功德,这样非常殊胜。”

跟大家从空性来分享一个经验:“骂言唯有声,分别为我识。”别人在骂我们、诽谤我们,实际上都是一种声波而已,它没有任何的意思,只是我们自己起了分别念才感觉到他原来骂的是我,种种难听的话,都是自己的分别念。如果按照了义来说,连这个声波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无生空性,都是我们自作多情,自讨苦吃而已。所以禅宗大德告诉我们:“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复习一下,首先从因果上看,我们就当还债想,使自己轻松了;其次从成佛的道次第来看,成就福慧二资粮和慈悲心相续;第三从空性来看,这一切都是幻化的,都是空性,没有一个众生伤害我们,也没有一个能被伤害的众生,能所双亡,一切皆是空性。所以这些教授教戒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相续,让我们回归到智慧光明、悲智双运,跟大恩上师无二无别,在法界当中利益一切众生,无我而利他,游舞自在。

这节课时间到了,跟大家分享到这里。

回向盖瓦地叶纽度大玛哈故如珠久泥卓瓦吉江玛绿巴

代叶沙拉共巴休

谢瓦公度阳达喇嘛当,哲昧确吉巴拉龙觉内萨当兰吉云灯热左代,多杰强吉果彭纽托秀图登则贝坚吉龙钦巴,谢竹登贝昂达吉美林丛麦拉米邓巴色梯巴,谢竹梯松共悲增久吉上师驻世祈请颂嗡索迪录麦效泥嘉措图幸吉邓竹共波真清确吉杰吉美图登嘉措巴桑波效白邓今泽陈共恰秀行道清净忆念南扎热松拉啊曲古昂古但益西若巴江来巴索桑南觉钦波酿来拉耶美吐吉梯来若吉学百字明忏嗡班扎萨埵萨玛雅玛奴巴拉雅班匝萨埵底诺巴地察之卓美巴哇苏多卡哟美巴哇苏波卡哟美巴哇阿努Ra多美巴哇沙瓦悉地玛美扎牙匝沙瓦嘎玛苏匝美兹当希日牙古如吽哈哈哈哈伙巴嘎温沙瓦达他嘎班匝玛美木扎班孜巴哇玛哈撒玛呀萨埵阿吽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gyzz/45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