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贤劫第四尊佛,降生于三千多年前(周昭王二十四年)的古印度。释尊一生皆为示现,目睹老病死,即舍弃王位,夜半踰城出家,至雪山六年苦行,于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以吉祥草敷金刚座,端坐菩提树下,正意系心入三摩地,降伏四魔,除诸阴盖,大悟成佛。
关于释尊成道日,各部经论说法不同。《长阿含经》、《因果经》作二月八日,《俱舍论疏》、《佛祖统纪》皆取二月八日之说。因古代历法多有不同,比如周历就比夏历(现在的农历)早两个月,因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所以经中的二月八日以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计,即为十二月初八。自宋代起,中国佛教即以此日(腊八)来纪念释尊成道。
腊八与佛陀成道日
据传,佛陀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佛教动画片《释迦牟尼佛传》
佛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公众平台回复数字“9”,可获取金刚萨垛修法相关内容推荐;回复“共修”,参加金刚萨垛心咒和百字明共修。
长按上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