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草彩画
清代早期还存在一种构图别致,色彩炽烈的官式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其构图特征是在梁枋两端设箍头,在梁枋的中部一个以三个宝珠为核心的,周围衬卷草纹的大型花团,从构件的底面向两侧铺展,犹如一个硕大的“反褡包栿”。侧面箍头以里的上端各绘一个由卷草纹所组合岔角形纹饰。檁桁构件窄而长,只在其中部绘一个以三个宝珠为核心、两侧衬以卷草纹的纹饰。靠近箍头处各绘一组卷草。其设色方法是以朱红色作为通体底色,卷草纹为金抱瓣青绿色暂退做法,三个宝珠的外框沥粉贴金,用青绿色装点宝珠。整个画面简洁粗犷,色彩火炽。
这类彩画在清代早期是一个独立品种,多用于皇宫的城门和皇帝的陵寝建筑,中期以后渐渐地与其他彩画相互融合,以新的形式出现,不再单独存在了。
海墁彩画
这里所说的海墁彩画不是上面所介绍的苏式彩画中的海墁式苏画。而是整座建筑(包括连檐、椽望、上架大木和下架大木装修在内)编绘一种纹饰的彩画。它极可能产生于清代晚期。从这类彩画的纹饰和设色方面分析大约有以下三种做法。
其一是编绘斑竹纹(匠师称之为斑竹座),即在大小构件的表面绘出与构建平行的一排排竹杆形的纹饰,犹如每个构件是用若干根竹杆拼攒而成的。在梁枋等大型构件的两端用细竹竿纹组合成箍头,在构件的中部用细竹杆纹组合成盘长纹、福寿字等纹饰。竹杆绘成嫩竹色和老竹色,在竹节处点染斑纹,意在模仿天然斑竹。这种彩画意境甚雅,追求一种自然之美。
其二是所有构件均以绿色或淡黄色作为底色,其上绘串枝牡丹或藤萝等一类爬蔓花卉,将建筑装扮成举目皆花的环境。
其三是上架大木均以青色作为底色,其上编绘彩色流云纹。
海墁类彩画立意新颖,但未被广泛使用,除了斑竹纹一种偶有用之,其余两种已经失传。
清代官式彩画是官式建筑的主要等级标志之一,在流传中不断衍进、发展,但在题材内容方面不能逾越当时的等级制度。官式彩画在废除帝制时代以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您好,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