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化学成份 > 正文 > 正文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金银锡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5 19:23:41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   故宫博物院藏金器约余件,主要为清宫遗存,大部分为清代制品。清代皇家用金器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方面,既有册、宝、金编钟、皇帝宝座前的金甪端、金香筒等礼器和祭器,也有塔、佛像、供器、佛龛、坛城等宗教用器,还有大吉葫芦,挂屏,盆景等室内陈设用器,当然数量最多的是金质的酒具和餐具等生活用器,另外,帝后的服饰佩饰中,也有一大部分以金器为主的首饰,如金指甲套、手镯、扁方、头簪、头约、领约、累丝香囊、搬指、火镰等。此外还有礼品或赏赐品,如一套六十柄的金累丝如意等。   故宫博物院藏银器余件,亦绝大部分为清代制造,大部分以银壶、银杯、银盒等为主,制作工艺极为精致,如一套十二件的银方斗式杯等。   故宫博物院藏锡器余件,其中各式各样的锡壶占据了多数,形状不一,上刻诗文、花卉、山水人物,还有一部分刻有私人收藏款。

鎏金杯,高7.5cm,口径7cm,足径3.4cm。清宫旧藏。   杯撇口,形如倒钟,高圆足。杯身鎏饰金水,通体光素,只在杯身上部饰弦纹一道。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颇为考究,多数作品上饰有精湛的动物或花卉纹样,但此杯通体简洁,无繁复的纹饰,这在传世的唐代金银器中是不多见的。此杯器形明显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鎏金刻人马狩猎纹杯,高7.5cm,口径5.9cm,足径3.5cm。   杯铜质,通体鎏金,高圆足。杯身以细线刻人马狩猎图,近口处饰弦纹一道。   唐代酒器多以金、银制品为首选,此缘于统治者对金、银制品的偏爱和社会的富足使得当时金、银铸造业空前发达。此杯镌刻精致,纹饰生动,且受到西域工艺风格的影响。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朱碧山银槎,高18cm,长20cm。   此槎白银制。槎周身作桧柏纹理,形如老树杈枒,屈曲之致,一道人斜坐槎上,道冠云履,长须宽袍,双目凝视手中书卷。正面槎尾上刻“龙槎”二字,杯口下刻行楷“贮玉液而自畅,泛银汉以凌虚。杜本题”十五字,槎下腹部刻楷书“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廿字,槎尾后部刻楷书“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于东吴长春堂中子孙保之”廿一字,并篆书图章“华玉”二字。   此银槎杯为铸成后加以雕刻,头、手、云履等部分是铸成后接焊的,接焊处混然无迹。这件兼有传统绘画与雕塑特点的工艺品,标志着元代时期铸银工艺的技术高度与艺术水平,对于研究元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有很大意义。撰稿人:郑珉中9年12月

银方斗式杯,清,最大高4.2cm,口径8.2cm,底径4.5cm,最小高2.8cm,口径4.5cm,底径2.5cm。   杯做方斗形,从大渐小,由12件组成,依次套装,严丝合缝。12件杯的内壁均浅刻不同的山水人物图景,若将每件的四壁衔接起来,即为一幅通景故事画。内底阴刻篆体“兰亭修契”、“西园雅集”等,点明画面内容。套杯设计巧妙,构图优美,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撰稿人:杨捷年8月金錾云龙纹执壶,高31.5cm,腹径16cm。   壶金质,身较高,撇口,细颈。壶口上有一锥形盖,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亦錾云龙纹,盖下有一锥形榫,插入壶口。颈中部饰一周素箍,其上呈条状分割,内饰云龙纹。壶腹呈球形,以纵向条纹分割,其间亦饰云龙纹,龙尾向上,头朝下,与颈部云龙图案方向相反。壶足似倒置漏斗,圆形,上细而下阔,饰云龙、海水、火焰纹。壶流细而长,整体光素,口沿处錾花,下部饰兽面纹。   这件金执壶的造型借鉴了其它种类的器物,纹饰为浅浮雕,细密而少变化,具有稳定感,是宫廷使用的酒具。撰稿人:张广文9年12月

金錾花高足白玉盖碗,高26cm,口径14.5cm。   器由金托、玉碗、金碗盖三部分组成。托较高,下足圈筒式,下粗上细,其外饰凸起的勾莲纹和数排如意纹,并嵌有松石海棠花、如意云。足上为圆形托盘,边沿饰连球纹并嵌松石边线,盘内壁开光,开光内饰缠枝纹并嵌松石花。盘中部泛起圆形碗座,其壁錾勾莲纹并嵌松石梅花。   碗为白玉质,洁白如脂。圆形撇口,外壁素无纹,内壁琢藏文。碗底有“乾隆年制”四字款。碗盖略高,宽沿,中部隆起,饰勾莲纹并嵌松石饰片,上部锤錾莲瓣纹,顶部有花蕾式纽。   清代宫廷使用的盖碗种类很多,金、玉组合的作品则较少。这件盖碗的金工精致,玉质绝佳,托、盖、碗浑为一体,既实用又有很好的陈设效果。撰稿人:张广文9年12月

金嵌珠錾花杯、盘,通高7.5cm,杯径7cm,盘径19cm。   杯略高,筒状,圆口,上大而下小。杯外壁錾行龙,龙身侧为缠枝莲纹,近足处有海水纹。杯两侧各有一耳,耳上部为莲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颗,其下为镂空篆字,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杯底圈足。   托盘较阔,宽沿,其上錾缠枝莲,四方嵌珍珠4颗。盘内平底,錾8朵莲花,其间4朵嵌珍珠为花心。中部隆起圆形杯座,其上饰龙纹。   这套金质杯盘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豪华富丽,是宫廷举行大宴时供皇帝使用的。带有“万寿无疆”赞词的清代金质酒杯目前还很少见。撰稿人:张广文9年12月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高6.9cm,长15cm。   此盒用金成色较高,盒上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粒。   清代金器承袭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纹饰较明代繁缛复杂。据记载,年12月5日,北平特别市政府清查颐和园物品委员会在仁寿殿共清点出两件与此件相同的金盒。撰稿人:赵桂玲9年12月

錾花金执壶,通高30.4cm,柄流最宽处27cm,足径10cm。   壶呈葫芦形,兽吞式流,龙形柄,扁圈足。盖上饰花蕾形钮。器身上以錾刻和镂雕的技法雕刻云龙纹,器底刻铭文“四十六两六钱五分”。   此金执壶是清代皇帝的御用酒具,其上錾刻的图案豪华富丽。撰稿人:赵桂玲9年12月

金立双凤盥盆,清,盆边径43cm,底径32.7cm,高9cm。清宫旧藏。   八成金胎,以锤鍱、錾镌之法制成。折沿平底。平沿铆焊金鍱錾花隐起的双角、宝瓶、银锭、石榴、祥云、宝珠、法轮、双卷、双钱、华盖、金杵、鱼等十二杂宝吉祥图案。底内后嵌之金锤鍱錾镌花纹中立双凤和三朵宝相花。   《钦定大清会典》载,皇太后、皇后仪驾、盥盆。范金为之,形圆,十二棱,高三寸九分,口径一尺二寸九分,边镌花纹八宝。底径一尺一寸,钑花纹,中立双凤。此盥盆形制、花纹与上述记载不同,所以不是乾隆时代的盥盆。细查此光素金盆系明代范铸,而吉祥图案、双立凤、宝相花应是顺治时后嵌,用于皇太后、皇后仪驾。在现存宫帷金器中诚属罕见,也反映了清初宫内仪驾的不完善及其草创情况。撰稿人:杨伯达9年12月

银累丝花瓶,清,口径10.5cm,底径9.8cm,高17.1cm。清宫旧藏。   银胎,侈口,大肚,台足。用三种粗细不等的银丝累成:以甚粗的银方丝焊结为胎;用较粗的银圆丝累卷草图案;用细圆丝在轮廓外累卷须。口、胴呈十二棱形,每棱均弧面,两棱相结处下陷,成三角沟状,与通常瓜棱式菊瓣处理手法不同。累丝卷草纹也与清皇家工艺品常用的卷草迥然有别。   此瓶通身累丝灵透,饶有异趣,系清代回部工匠所制,足以代表清代中期新疆银累丝的工艺水平及其地方风格。撰稿人:杨伯达9年12月

 银烧蓝累丝圆盒,清,口径9.5cm,足径6.1cm,高3.9cm。清宫旧藏。   盒银胎。以粗银丝做骨架,再以细或较细的两种银丝累掐而成。盖边分八组,累丝卷草及八瓣菊花,掐丝卷须焊底,填烧绿透明硬珐琅。下层累丝卷草花;上层掐丝八瓣菊花及卷草,叶填蓝、绿两种透明珐琅。圈足。此器是银累丝与透明珐琅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品,成于清代中期,为清内廷陈设中极为少见之物。撰稿人:杨伯达9年12月

银温酒器,通高8.8cm,口径6.5cm。清宫旧藏。温酒器银质,似今酒精炉之结构,整器由支架和盖杯两部分组成。架为3足托一圆盘,用于盛放酒精等液体燃料。支架上置圆盆形盖杯,杯内可盛酒,加热后饮用。此温酒器做工精巧,造型新颖别致,应为清代中晚期作品。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银錾花梅花式杯,高3.3cm,口径5.5cm,足径2.7cm。清宫旧藏。   杯银质,口呈五瓣梅花状,足亦为梅花形。杯身5个委角开光内各錾刻凸起的花朵为饰,杯柄镂雕花及花叶。   清代金、银器加工在继承前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技术更加精湛,尤其是康熙和乾隆时期,金银錾刻工艺更趋于华贵富丽的风格,装饰效果极强。此杯造型精巧,雕琢细腻,反映出清代金银器加工制作的工艺水平和风格特点。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银烧蓝暖酒壶,高9.7cm,口径6.8cm,足径6.8cm。清宫旧藏。   壶银质,由内壶和外套两部分组成。外套为六棱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套身六面分别錾刻梅、兰、竹、菊、荷花等纹样,并施烧蓝珐琅彩。内壶为圆柱形,有流、盖及双提梁,为盛酒器。内壶与外套之间有较大空间,用于盛装热水。此壶是一件暖酒器。   此暖酒壶造型独特,做工考究,纹饰生动,色彩艳丽,为清代皇家专用之酒具。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锡套紫砂里方斗杯,清道光,高2.7cm,口径5.8×5.8cm,底径3×3cm。   此杯外体为锡质,方斗形,白玉柄,内里为江苏宜兴紫砂挂蓝釉。锡套上刻有“愿持此斗浥酒浆,黄姑织女同飞觞”诗句及“戊子蒲夏石梅作”款。“戊子”为清道光八年(年),“石梅”即清代著名的锡器制作者朱坚。   此杯风格素雅,造型小巧而不失庄重,颇具古风,为朱石梅的代表性作品。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桃式倒流锡壶,清,通高12.9cm。   壶锡质。壶体为硕大的桃形,流、柄均作桃枝状,壶底有圆口。腹部一面刻有诗句:“武陵如可问,载酒任怡情。”另一面刻:“一枝娇欲助”及“王胜万制”名款。   此壶的特点在于“倒流”,因壶上无口,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液,再翻转过来往杯中注酒,因而得名“倒流壶”。此壶造型最早出现于宋代瓷器中,这件锡制壶即以瓷壶为蓝本创作而成。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锡刻诗句鼓式温壶,高11.9cm,口径7cm,底径6.3cm。   温壶整体造型为鼓形,由盖、外套、内壶三部分组成。盖、外套为铜质,内壶为锡质。盖立壁与外套下部近足处均饰有乳钉,风格质朴古拙。外套两侧有兽头衔环,近口处有壶嘴。内壶有提梁。铜外套上刻有诗文:   未识酒中趣,空为酒所茕。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温壶使用时,将热水注入外套内,再置入装好酒液的内壶。使用此法烫酒比用炭火直接加热更卫生清洁,且外套中的热水可随时更换,而使酒液得以持续保温。此壶做工考究,是一件难得的酒具。撰稿人:宋海洋9年12月

八成金累丝万年如意,清,长42.7cm,柄宽5.4cm,头最宽11.3cm。   如意为木胎,其上采用八成金质累丝工艺。如意头的正面为累丝古钱纹,中心嵌绿松石“乙酉”二字,背面为镂空的古钱纹并露出木胎。柄的正面亦为累丝古钱纹,镶嵌绿松石“万年如意”四字,背面为累丝六角锦纹。如意的侧边以卷草纹为饰。   此如意为一套60柄之一,是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王公大臣们的进献之物。各如意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乙丑”、“癸亥”等干支记年字样,正合六十甲子一周。   如意的做工精湛、细腻、繁复,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典型作品。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八五成金弥勒菩萨像,清,高48cm,宽18cm。   菩萨像为八五成金质,立式。戴活动五佛冠,头顶一小佛塔,面相平和,双目微微抬起平视前方,大耳垂肩,戴耳饰。项部及全身披挂缨络,一手举于右侧胸前,另一手穿过花枝置于身左侧。身两旁各插宝相花一枝,花心分别镶嵌法轮、佛花。底座为单层椭圆形莲瓣纹座。   此弥勒菩萨像面部丰润饱满,神态安详平和,造型优雅,做工精致,为清代金佛像中的精品。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九成金方瓶,清,高20.5cm,口径9.2×7.3cm,足径9.7×7.7cm。   瓶九成金质,长方形,撇口,短颈,束肩,腹下敛,足外撇。瓶身纹饰仿青铜器花纹:通体錾刻回纹锦地,正、背面的腹部主题纹饰为錾花饕餮雷纹,口沿下、足上部及两侧面錾刻变形的兽面纹等。   此器形制规整庄重,其上所刻纹饰为清代典型的仿古青铜器纹饰,充分显示出宫廷皇家所用器物的气派。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累丝镶珠石香囊,清,长7.2cm,宽5cm,厚2.2cm。   香囊九成金质,长方委角形,周身由镂空的累丝花瓣组成。两面均有嵌珍珠花树,叶为点翠,边沿镶嵌绿松石珠一周。香囊上下均有丝绳及红色珊瑚珠为饰。中空,一端有一活动插钮,可启闭。   清代香囊的种类很多,金质香囊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多镂空,可放入香料或鲜花的花瓣,系于腰间,是清代的服装佩饰之一。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五成金錾花执壶,清,高30.8cm,宽27cm。   执壶为五成金质,直口,直颈,壶身呈葫芦形,象首流,龙首柄,高圈足,有双层莲瓣纹盖。通体錾刻缠枝莲花纹。   此执壶造型优雅,线条流畅活泼,錾刻的纹饰极其精细繁复,金色的质地与精美的纹饰相得益彰。此种执壶即可陈设也可使用。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鹤式香熏,清,一对,通高98cm,底座33×21cm。   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履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鹤口飘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之双足底出榫,可插于底座之上。   此对香熏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   香熏为清代宫廷的陈设用品,置于宝座地平上的两侧。清代香熏的样式很多,由不同材质制作,如珐琅,玉质等等,是大殿堂中的重要陈设品。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八成金印匣,清,匣高27.6cm,腹径24.5cm,池高9.7cm,径20.3cm。   印匣内置印池,合为一套,均为八成金质,成色尚好。匣体呈方形,盖面呈拱起的梯形。印池边沿外折,置于印匣之中,为存放印玺之用。印匣正面有扣别以供开合,两侧各备有四个提手,可系绳。   清代帝后的印玺皆备有印匣、印池作为存放印玺之用。印匣外再套用贵重木质印玺盒成为一套印玺存放用具。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九成金嵌色石宝塔,清,通高82cm,底径36×36cm。   宝塔九成金制,为藏传佛教塔式。底为正方形须弥座,四周錾刻铃杵纹、莲瓣纹及双狮纹。须弥座上是四层圆台,台周边饰莲瓣纹并錾刻满文。塔腹以八个口含缨络的兽头为饰,缨络皆为绿松石珠镶嵌而成。塔身正中有龛门,外有玻璃罩。塔刹十三层,錾刻满文,四竖行绿松石珠镶嵌其中。塔顶上为黑、白玉石装饰的日、月及嵌红宝石的宝珠。整个塔身还嵌有碧玺、青金石、珊瑚石等各色珠石。   此宝塔金壁辉煌,錾刻的纹饰精美,加之各色石料镶嵌其间,美观而华丽。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嵌珠杯盘,清,通高7.3cm,杯口径7.1cm,盘高2.2cm,盘径18cm。   金杯为圆形,敞口,圈足。内壁光素,外壁錾刻双龙,间饰宝相花,近底处有海水纹一周。杯两侧分别镂空透錾篆书“万寿”、“无疆”为耳,双耳顶端均饰莲花托,上嵌东珠。金盘亦为圆形,折沿上錾宝相花一周,等距嵌饰东珠4颗。盘内錾朵云纹、莲花纹,嵌珍珠4颗。盘心起杯托,其上錾刻云龙纹。   此杯盘金质上乘,造型端庄,装饰华丽,工艺极其精湛,应是清代中期皇帝寿辰时所使用的酒具。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八成金葫芦,清,长17.2cm,宽8.4cm。   作品八成金质,为剖开的半个葫芦。器身外有葫芦藤叶缠绕,并有盛开的花朵,花瓣上有昆虫趴卧。   葫芦原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果实累累,籽粒繁多,故被视作象征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此器为一对,金质成色好,做工精致,是清代中晚期时的陈设用品。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赤金錾花餐具,清,一套6件。碟高1.9cm,口径7.9cm;小碟高1.5cm,口径6.5cm;单耳杯高2.6cm,口径4.4cm;叉长16.9cm,最宽3.5cm;勺长16.7cm,最宽3.5cm;箸长24.2cm,最宽0.5cm,链长7.5cm。   餐具由碟、小碟、单耳杯、叉、勺、箸组成。   碟为扁圆形,敞口,圈足。内心錾刻团龙纹,周围錾以八宝纹,近口沿处有小朵花纹及菱形花纹一周。足外墙有回纹,足底刻“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记。   小碟为圆形,敞口,圈足。内心凹下以承单耳杯,錾刻团龙纹,四周有八宝纹、小朵花纹及菱形花纹。足外墙刻回纹一周。此碟实为杯托,与单耳杯配成一套使用。   单耳杯为圆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錾刻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纹,近口沿处有小朵花纹和菱形纹。足外墙为回纹一周。杯一侧凸雕花叶形单耳。足底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记。此杯之足恰纳入上一件小碟的内心凹处,为一套。   叉有三齿,其柄部錾刻八宝纹饰中的花、罐、鱼、肠四种图案,中部錾刻一正面团龙纹。柄背面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记。   勺呈椭圆莲瓣形。勺内錾刻正面团龙纹,毛发乍起,身曲屈盘绕,两前爪高举于头部两侧,全身祥云围绕,周边为朵花纹及菱形花纹。柄部錾刻八宝纹中的轮、螺、伞、盖四种图案。柄背面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记。   箸为一双,上方下圆形,上半截方形的四面均錾刻八宝纹,顶端有环,两支有活环金链相连。中部均刻有“北京”、“中原”、“足赤”等戳记。   此6件餐具金质成色为足赤,色泽黄亮,熠熠生辉,錾刻细腻,纹饰清晰,工艺极精。   6件餐具共盛于红木匣中,内有一锦条,上书“北京廊坊头条”、“中原金珠店监制”。此为溥仪当年在天津盐业银行的抵押物,年回归故宫。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九成金镶石圆盒,清,通高4.1cm,径7.5cm。   盒为九成金质,圆形。盖面錾刻米珠纹锦地,其上以粉、绿、蓝、红等各色碧玺镶嵌朵云、蝙蝠图案。盖边镶嵌碧玺菊花纹。盖的折沿处及盒身底边錾刻变形的“卍”字不断纹。盒底部有“宝华”、“足金”戳记。   在清代宫廷中,此种盒一般为后妃们用于盛放胭脂等物品。此盒的錾刻工艺极其精致,并镶嵌各色碧玺组成图案,更显珍贵。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八成金带座佛龛,清,通高12.5cm,长8.6cm,宽4.6cm。   佛龛八成金质,正面镶玻璃,周边为累丝缠枝莲花纹。佛龛顶部、底部及侧面均饰累丝卷草纹。背面有银质插门,周边亦为累丝缠枝莲花纹。插门上刻汉文“乾隆三十一年(年)九月初三日,钦命阿嘉胡士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造手持金刚”31字以及满文、藏文题记。佛龛下部有金座,束腰式,錾刻莲瓣纹。座底刻佛花一朵。佛龛内供奉一尊小佛像,佛的头部描金,右手持金刚杵一。   此佛龛质地优良,小巧精致,是藏族僧人和信徒们为了表示虔诚,随身携带用以随时随地供佛的小佛龛。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錾团寿囍字茶碗,清,高6cm,口径9.5cm,足径5.1cm。   茶碗为八成金质。圆形,口微外撇。内壁光素,外壁口沿上錾刻回纹一周,腹部饰錾花锦地,上有团寿及囍字各四个,近足处饰莲花纹一周。圆形底足,足部饰回纹一周。足底刻“同治十一年二两平重七两四钱二分”15字款识。   此茶碗制作工艺精致,錾刻的纹饰与字体规整、优美,为清代晚期宫廷金质藏品中的珍宝。此类金制品即使在清宫亦非皇帝日常所用。它是按照《大清会典》要求的式样制作,并按照国家制度仅在皇帝大婚、万寿等典礼中使用。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紫檀镶金嵌玉箸,清,通长28.7cm。   箸为一对,呈圆棍状。每支由四截组成,从上至下的材质依次为紫檀、玉、紫檀、金。其中两段紫檀均嵌金银丝花纹,金、玉两截皆光素。箸之端头为玉莲苞式顶。   箸,俗称筷子,为饮食器具。此箸应与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和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为一套。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镶紫檀柄玉顶漏匙,清,通长17.9cm,最宽4.9cm。   漏匙七成金质。匙体镂空錾莲瓣纹,并镂空錾刻出双蝠及“卐”、“寿”字样,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紫檀木柄呈弯弧状,其上镶嵌银丝缠枝花纹,柄端镶青玉雕琢的兽首。   此匙采用镂空工艺制成漏匙,样式罕见,具体作用不详。其做工精致繁复,在一只小小的漏匙上集中了镂空、錾花、金镶木柄、木柄嵌银丝、木柄嵌玉等多种工艺手法,实为不易。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镶紫檀柄玉顶果叉,清,通长21.8cm。   果叉金质。木柄安装处錾牡丹纹饰,镶有紫檀木柄。木柄上以金银丝嵌48个“寿”字,顶端镶嵌白玉雕花顶。   果叉为宫廷饮食器具之一,其装饰多在柄部,一般嵌有金、银、玉、木、牙、骨及珐琅等等,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此件果叉之金镶玉的做法应源于等级制度的规定,说明此器是帝后重要典礼中的用品。其上装饰寿字,则可推断此叉是为某位皇帝或皇后过生日而特制的。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青玉柄金羹匙,清,通长17.8cm。   羹匙为九成金制,是宫廷饮食器具之一。匙体光素。匙柄为青玉制,柄端镶嵌金如意。   此羹匙金质成色很好,用料考究,工艺精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宫廷饮食器具的精美。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錾云龙葫芦式执壶,清,通高28.8cm,口径5.3cm,足径10.1cm。   执壶为七成金质,成色较好。整体呈葫芦形,圆形口、足。壶身通体錾刻云纹,云海中錾二龙戏珠纹。执壶有盖,盖及壶身分别镶嵌珍珠及红宝石、绿松石、珊瑚石、青金石等各色宝石。近足处錾刻海水江牙纹。执壶有兽吞式流,流与壶之间有横梁相接。柄为龙形,柄与壶盖之间有金链相连。   此执壶的制作采用了錾刻和镶嵌两种工艺,錾刻的图案轮廓线凸起,而镶嵌的珍珠及各色宝石使其显得更加豪华富丽。   此执壶有一对,应为皇帝、皇后举行盛宴时的御用酒具。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嵌宝石葫芦式盒,清,高6cm,长15cm,最宽10.5cm。   盒九成金制,累丝工艺,为葫芦形状。盖面嵌玉质大葫芦一个,大葫芦上嵌一青金石小葫芦及枝叶。盖面另嵌有粉色碧玺葫芦、翠玉小葫芦各一,并有青金石、绿松石制作的枝叶和藤蔓。盒内附蓝宝石一块、铜镀金小如意一枚。   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结食累累,籽粒繁多,故被视作象征和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葫芦蔓上结着数个葫芦的图案被称为“子孙万代”。葫芦又谐音“福禄”,有福禄万代、喜福无边之寓意。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银寿字火锅,清光绪,高30cm,直径32cm。清宫旧藏。   火锅银质,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碳。火锅的闭火盖上雕有镂空“卐”字纹,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长“寿”字、蝙蝠纹等,寓“福寿万年”之意。此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   火锅在清宫中又称热锅,其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5部分组成,可以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食品。另一种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能把水烧开,生鱼、生肉、蔬菜等放入沸水中可以煮熟。此件火锅属于第二种类型。撰稿人:付超9年12月

宜兴窑石楳款紫砂胎镶玉槟榔木壶,清道光,高9cm,口径6.5cm,底径12cm。   壶垂腹,环柄,短流,平底。平盖,圆钮。紫砂内胎,盖面、外腹、柄皆镶槟榔木,上刻几何纹饰。盖沿、口沿及底包一层银灰色锡皮。流、钮镶玉。口沿锡皮上有铭文:“诗瓢酒瓢,不负不挂,花前月前,亦梦亦话。”外底中心钤篆书“石某摹古”四字印章款。“某”字通“楳”。   在同一件壶上使用玉、槟榔木、锡皮三种材料装饰,工艺复杂,费工费时。   石楳即朱坚,字石楳,清中后期制壶名家。擅长金石书画,精于鉴赏,所作“砂胎色壶”将紫砂与锡、玉、木等材质相结合制壶,为紫砂工艺另辟蹊径,受到人们的喜爱。撰稿人:高晓然9年12月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清,长8.7cm,宽6.5cm。   火镰套为扁葫芦形,金质累丝,两面满嵌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系红珊瑚珠一粒。此件火镰套工艺极其复杂和精致,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挂于一付吉服带之上。   火镰是古代的燃火工具。在火镰套内一般装有火镰、火绒、火石,使用时用火绒包住火石与火镰刃磨擦,使之燃烧。清代,火镰套成为男子出门时的随身之物,许多火镰套做工精致,外观美丽,颇具观赏价值。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清,高2.6cm,径3cm。扳指盒圆柱状,天盖地式。盒上錾刻镂空缠枝花,花芯嵌绿松石。有黄丝带纵向穿过盒中心,两端各系红色珊瑚珠一粒。   扳指盒用于盛放扳指。因清代男子流行拥有扳指,因此扳指盒的制作量很大,其质地、种类繁多。此扳指盒金的成色为赤金,颜色金黄,錾刻工精,是清代男子身上非常有代表性的装饰品。撰稿人:杨捷9年12月

金累丝嵌松石斋戒牌,清,牌长8.40cm,宽4.10cm,厚0.50cm。清宫旧藏。斋戒牌长圆形,边缘为累丝卷云纹,中部累丝四朵梅花,一面嵌青金石“斋戒”二字,一面为满文。上下嵌松石,上为兽面纹,红珊瑚为眼,青金石为眉。以丝绳、珍珠、红珊瑚蝙蝠穿系。斋戒牌是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的警示牌。雍正十年(年),雍正皇帝认为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懈慢,故酌定斋戒牌的样式,缩小尺寸,谕令各官员将斋戒牌佩于心胸之间,并得彼此观瞻,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撰稿人:徐琳9年12月

银累丝烧蓝五蝠捧寿委角盒,清,长16.5cm,宽12.3cm,高9cm。   盒为银胎,四方委角形,左右两侧设铜镀金提环。各面均以料石围边,内嵌开光,开光内饰银累丝花叶纹及烧蓝花卉、动物等纹饰。特别是盖面的制作更为精致:四角各錾刻松鼠,活泼可爱,中间嵌烧蓝五蝠捧寿纹。此盒的银累丝制作精良,技艺高超,细微处亦精益求精,可谓累丝工艺中的精品。   此盒作工精细,富丽堂皇,当为后妃盛首饰之用。撰稿人:张林杰年2月

金云鹤纹水瓶,清,高28cm。   水瓶为黄金质。圆形,有盖,通体錾云鹤纹。水瓶与提炉、啐壶、香盒、盥盆等组成“金八件”,是皇帝、皇后、妃嫔等的卤簿仪仗中的重要礼仪器物。据档案记载,此器应为妃嫔卤簿中的一件。撰稿人:李永兴年4月

金嵌宝石藏经盒,清乾隆,高7cm,长21cm,宽8cm。   经盒是用来存放佛经的匣子。此两件经盒以金成造,嵌珍珠、红宝石、青金石等珠石为饰,显示出皇家的富贵之气。经盒盖里彩绘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图,色泽鲜艳,当是宫中画师所绘。经匣中供满文写经——《大悲正经》,为梵夹装。撰稿人:罗文华年5月

金嵌珠七珍,清,高44cm,底径16×11.5cm。   七珍,亦称七政宝,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此七珍用金成造,满嵌珠石,做工精细,是宫中法器的代表作品。撰稿人:罗文华年5月

金錾云龙执壶,清,高31.5cm,口径6.6cm,足径9.9cm。   执壶八成金质。束颈,鼓腹,通体錾刻龙戏火珠纹,颈部为10条龙,腹部为20条龙,颈、腹之间以两道玄纹间隔。弯弧形兽吞式长柄及长流,柄端与盖顶之间有金链相连。盖呈四层圆形尖塔状,每层均饰双龙戏珠纹,共8条龙。底足为外撇形高圈足,其上饰有龙戏珠纹和海水江崖纹。   此执壶的造型与传统样式有所区别,似有外来风格。撰稿人:杨捷年5月

 金錾花扁壶,清,高20.3cm,宽14cm,厚0.5cm,口径4cm。   扁壶金质,八成金。体为扁圆形,圆口,直颈,扁圆腹,扁方足。颈以回纹为地,上饰三周弦纹,两侧饰夔龙耳。腹部两面纹饰对称,均以宝相花和夔龙为主体纹饰。壶身侧面及足部亦以回纹为饰。工艺技法以錾刻为主。   此为清代皇帝的御用酒具,金壶上錾刻图案使其愈显豪华富丽。   錾刻是金属工艺的一种,方法是镂錾成地,使纹饰花样的轮廓线凸起。錾刻工艺早在商代即已出现。清代,錾金工艺被较多地运用在各种金器工艺品上。撰稿人:赵桂玲年5月

 金镶宝石烛台,清,高34.6cm,宽15.6cm。   烛台为一对,金质。上部为四个插筒,一主三副,插筒下承花叶式托盘,三蝶形足。其装饰除錾金为花外,还运用金累丝和镶嵌工艺塑造出花叶,各色宝石装点其间,尤以叶蔓处的镶翠更为夺目。器底部有“足赤”、“宝华”戳记。   清代金器承袭了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工艺更为精湛,纹饰也较明代繁缛复杂。撰稿人:赵桂玲年5月

 金瓶珍珠花树景,清,通高56.5cm,最宽27cm,瓶高20.7cm。   瓶金质,九成金。扁方形,两侧饰狮耳衔环,以錾刻的菱格纹为主体纹饰。银质内胆。瓶中插黄金树,以碧玉为叶,珍珠作花,金丝为蕊。   这种将金与珠、玉结合的工艺同北方少数民族的金器制作可能有着内在的文化传承关系。撰稿人:赵桂玲年5月

金嵌松石双耳扁方瓶,清,高25.5cm,口径10×8cm。   瓶金质,八成金。方形口、足,口外饰卍字纹,器两侧饰兽耳衔环。瓶身广泛运用累丝和镶嵌工艺,组成玉兰、梅花、菊花、松枝、鹤、鸟、蝶等图案。   清代金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多嵌饰的基础上发展为将金与其他材料混合制作器物。撰稿人:赵桂玲年7月

金佛瓶,清,通高20.5cm,最大径14cm。   此种形式的瓶是藏传佛教中非常典型的供器。在密教仪式举行过程中,此种瓶往往供奉在高大的佛、本尊的供桌前,瓶中插着吉祥草或孔雀翎,下面的盏中盛放谷物,作为供神和举行仪式中不可缺少的法物。撰稿人:罗文华年5月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撰稿人:罗文华年5月

  金嵌珍珠天球仪,清乾隆,球径29.5cm,架高61.5cm。   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天球仪由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组成。天球球体用珍珠镶嵌28星宿、个星座和2多颗星,并阴刻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围绕球体装有赤道环和地平环,北极还有时辰盘。九龙环绕的四足金支架支撑着球体。下置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四象字,座心为罗盘(指南针)。   天球仪又称“浑天仪”或“天体仪”。此器是流传至今唯一的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撰稿人:李永兴年7月

金累丝嵌珠宝塔,清,通高70cm,底径38cm。   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贵,塔身通体为黄金质;二是装饰华丽,遍身嵌饰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显的西藏风格的装饰风味;三是形制独特,正中为中心塔,四周围绕着八座小塔,分别代表四方四维八个方向,是藏传佛教空间观念的体现。此塔是典型的胜乐金刚形式。撰稿人:罗文华年7月

 金嵌珍珠宝石塔,清,通高cm,底边长62cm。   塔座木质,方形,为金漆莲瓣须弥座,錾刻铃杵纹、宝相花纹,束腰饰狮子纹。三层圆形塔基,錾刻莲瓣纹、梵文,嵌宝石。塔身肩部饰兽面,兽口衔璎珞。塔身正面设龛门,门沿上镶嵌珍珠两周。塔刹十三层,满刻梵文。鼓形华盖,周沿悬垂由一千多颗珍珠、珊瑚珠、青金石组成的璎珞。顶部为红珊瑚和白玉制日、月,宝珠为猫眼石制。   此塔原供奉于重华宫崇敬殿佛堂中,重华宫是清乾隆皇帝做皇子时的居所。塔共用黄金8.5万克,大珍珠颗,绿松石、红珊瑚、青金石等各种宝玉石余块。整座塔运用了錾刻、锤揲、镶嵌等多种工艺,细腻精湛,各类宝石点缀其间,更显得其高贵、华丽,是清宫造大型佛塔中的精品。撰稿人:罗文华年7月

金嵌宝石八角塔,清,通高cm,底边长23cm。   此塔是典型的藏式塔(和欢塔)形式,但其腹部八方开龛,七层塔轮上复开小龛供奉小像,构思颇有创意,显然借鉴了汉地建筑中墙龛和塔龛的思路。塔身遍饰珍珠、宝石,显示出皇家工艺品的特色。   八角塔是相当独特的塔形,在藏区极为罕见,故宫的佛堂中保存数量也不多。此塔兼具汉、藏两种风格,更为难得。撰稿人:罗文华年7月

 金宗喀巴像,清乾隆,通高58cm,底径19×28cm。   宗喀巴像金质。面相慈祥安宁。座、背光、左右一对挂灯上遍饰绿松石、珊瑚、珍珠等贵重装饰物。六世班禅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年)从西藏来京为乾隆皇帝七十万寿祝寿时进献一尊精美的宗喀巴大师像,后清宫仿照六世班禅所献之像用黄金成造此像。   宗喀巴(—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因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称为宗喀巴。撰稿人:罗文华年7月

金嵌红宝石塔,清乾隆,通高85cm,宽47cm。

金嵌松石塔,清,通高44cm,底宽25cm。

金镶珠石发塔,清,通高34cm,宽14.4cm。

金无量寿佛,清,高27cm,最宽21cm。

金佛,清,通高32.5cm,最长15cm,最宽8.5cm。

金点翠坛城,清,通座高23cm,底座最大径13cm。

金点翠坛城,清,通座高23cm,底座最大径13cm。

 金嵌松石佛龛,清,通高15.7cm,长10cm,宽8.5cm。

金嵌松石佛龛,清,通高15.7cm,长10cm,宽8.5cm。

金佛窝,清,高2cm,长7.8cm,宽4.8cm。

金錾花满达,清,通座高27cm,底径17.7cm。

 金念珠,清,径26cm。

金数珠,清,径11.5cm。

金刻花八宝,清,通高12cm,长9.5cm,宽4.2cm。

金斋戒牌,清,通长9.5cm,宽5.2cm,厚0.5cm

金红绿石斋戒牌,清,长8cm,宽5.5cm,厚0.8cm。

金鹤,清,高26.8cm,底长9.9cm,底宽8.2cm。

金龙,清,高14cm,最长18cm,最宽7cm。

金镂空葫芦式香熏,清,高19cm,最宽23cm,最厚20.7cm。   香熏为金质,葫芦形。通体以“寿”、“喜”、“万”字相间组成镂空图案,以为散香之用。中央开光处有“大”、“吉”二字,侧饰双蝠衔链纹。香熏内有银质光素盛香胆。器下置紫檀木座。   在紫禁城的宫殿、寝室内,陈设的金银制品比比皆是,如皇帝宝座前陈设有金制甪端、香筒、香熏、仙鹤;而寝宫和书房等居所中则有盆景、炉、瓶、盒、如意、花瓶等数不胜数。它们或摆放在桌案条几之上,或置于大小多宝格之中,供帝后赏玩,其中许多还兼有使用功能。撰稿人:杨捷年8月

金累丝万年如意,清乾隆,长42.7cm,柄宽5.4cm,头宽11.3cm。   如意做累丝古钱纹,边饰卷草纹。柄正面中心嵌松石“万年如意”四字,头正面分别镶嵌“甲子”、“丁亥”等干支纪年字样。此套如意共60柄,正合一周甲,是乾隆皇帝60寿辰时大臣进贡之物。撰稿人:杨捷年8月

金累丝万年如意,清乾隆,长42.7cm,柄宽5.4cm,头宽11.3cm。

金如意,清,长7.7cm,头宽3cm。

金錾花寿星如意,清,长15.5cm,头宽4.9cm。

 金宜子宜孙小如意,清,长18cm,头宽6.6cm。

金錾花执壶,清宣统,高28.1cm,宽23.2cm。

银累丝提梁壶,清,通梁高19.5cm,口径7.7cm,足径8.4cm。

银鎏金錾刻杯盘,清,通高5.5cm,杯高4.7cm,口径5.1cm,足径2.9cm,盘高1.9cm,口径15.4cm,足径11cm。

金錾花双喜圆寿茶碗,清同治,高5.9cm,口径9.7cm,足径5.2cm。

赤金光素单耳杯,清,高4.7cm,通宽7cm,口径5.6cm,足径2.3cm。

银錾刻花鸟杯,清,高9.3cm,口径6.8cm,底径4.7cm。

金碗,清,高4.8cm,口径12.8cm,底径9.8cm。

 银杯,清,通高6.7cm,杯高5.9cm,口径8cm,足径3.9cm,盘高3cm,口径12.8cm,足径7.8cm。

 金盘,清,高3.2cm,口径14.6cm,足径9.6cm。

玛瑙镶金口带托盖葵瓣碗,清,通高19.5cm,碗口径13.1cm,托径13.8cm,足径9cm。

金嵌石米珠圆盒,清,高4cm,径7.8cm。

金镂花嵌松石碧玺长方盒,清,高6cm,长18.2cm,宽10.7cm。

金龙纹胭脂盒,清,高2cm,长7.5cm,宽5.3cm。

银碗,清,高8cm,口径17.8cm,足径8cm。

金嵌松石盒,清,高5cm,长8.3cm,宽7cm。 银累丝葵瓣式盒,清,高7cm,口径14cm,底径9.9c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2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