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艺:这些奇异又美妙的“生物”竟然都是木艺作品!
古人称鲜花为生花,称人造花称为象生花,后来又称为造花。
《旧都文物略》里说到造花:造花之原料大体为二:曰绢类,曰纸类。绢类中有绫、绢、缎、绸、绒之分,纸类中有羊毛太、粉莲、通草及隔背之分。其造法有用模者,有用杵者,有用麻绳者。
在宫廷剧里,最惹眼的就数后宫佳丽们的服饰了,尤其是那步步摇曳、花枝招展的头花。
有用蚕丝绒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绒花,经捻丝、染色、下料、造型、装配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古代,南方的绒花制作多采用勒绒工艺和刮绒工艺。
勒绒是指在剪好的各种花形上缠绕绒线而成的花。
刮绒则先裱好花绒,刮平后再做花。
后来工艺改进,制作时先将丝绒铺平,剪成条状,再用铜丝夹住,滚搓成丝绒条,经修剪、弯形、组合、粘接成花。
绒花多为吉祥题材,如蝙蝠蟠桃、挂印封侯、福寿喜禄及喜上梅梢等,造型多样,富有生活气息。
绢花,始于明而盛于清。
清时梳旗头的妇女最喜色彩鲜艳、花样新奇的绢花,因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设有“花儿作”,崇文门外也集中有许多绢花作坊。
金银花缕:满族妇女的喜爱,用纸胎为表,有的似铜丝为质,装成各种各样的花朵,高不过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将近一尺,并选用极精致的珠翠做装点。
通草花:是以通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花。
通草芯柔韧,可随意造型、着色。以纸将通草片裱褙,用颜料染已塑好形的花、叶,然后用铁丝串连组枝,即成为一枝足以乱真的通草花。
压鬓花:是由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
由于满族妇女发式宽大,于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压鬓花便应运而生。
这样的头花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
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在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分担了头花的承受能力。
旗头花:还有一些别致的样式,将绫绢、绒花等材质结合,并缀上“长生富贵”、“千秋如意”等吉祥用语。
有的则是借用桃、石榴、佛手等寓意“子孙万代”。
这样的头花在工艺制作上比较细致,动植物的须、叶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增加了楚楚动人的娇态。
古砖:在艺人手中,有了丰富而又古朴的画像、图案、和铭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