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周至(组诗)
项建新
致周至
周至这个地方
乍一听
不得不承认
是有些陌生感的
正如它的老地名盩厔
很多人都认不出来
年实施简化汉字
盩厔改为了周至
据史料记载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
是个山曲水折之地
山在这里拐了个弯
周至县境内的秦岭界
是大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秦岭北面是关中平原
史称八百里秦川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农耕定居
秦岭之南
则是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是蜀汉文明发端之地
水在这里也拐了个弯
当黑河水流出终南山时
它不知道自己冲出的一道湾
黑水峪口就成了
佛教圣地仙游寺的所在地
矗立寺庙中心的法王塔
供奉有十颗佛祖释迦牟尼舍利
这座法王塔更是见证了
如何以佛法精神治理国家
许多人在这里也纷纷拐弯
多少史册上留名的名士
都是来到周至后
留下修炼得了正果
老子在楼观台传授《道德经》
天下第一福地应运而生
道教文化就此发祥
白居易在仙游寺写下《长恨歌》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
在诗中成了千古绝唱
不得不承认
周至这地名自古就充满预兆
暗藏汇聚能量的风水宝地之意
身为华夏龙脉的秦岭
周至位于秦岭的中段
山曲水折的周至汇集八方能量
凭借地灵人杰
甚至连中南山
也被改称终南山
当你走近周至
你就会发现它其实很亲和
正如简化文字后的新地名
周至这两个字人人都认识
但要真正认识周至
恐怕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秦岭之夜
驱车来到秦岭深处
傍晚抵达周至县厚畛子镇
下榻在一处窑洞民宿
民宿叫吴家院子
这是我第一次住窑洞
我从窑洞窗户
试图向宇宙最深处望去
孤独的夜
就从闪耀着蔚蓝光芒的星团
漆黑雪白地向我奔来
有黑黑的星星
悬在终南山高处
星星也偶尔在闪
我愿意相信
那是我的灵魂在反光
我也愿意相信
此时我们都是用梦做成的
躺在窑洞的大床上
看着窑洞里的圆顶
不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一直在我耳旁轻声叮咛
此时就像回到了妈妈的子宫
这是多么久远而熟悉的感受
用如此温暖的方式
把我包裹起来
我沾满红尘的灵魂
注定将在这窑洞里停留休憩
在酣畅的梦里
听见一些不知名的小鸟
在窗外的树上唧唧啾啾
这些叫声把我唤醒
我知道
一个明亮的清晨
已经到来
晒月光
仲夏进入终南山
夜晚常坐在井边
或村口大石头上乘凉
赶上有月亮的夜晚
就晒月光
没有月亮的夜晚
就晒星光
连星光也没有的夜晚
就不再关心天空了
当月亮
像一个飘浮的气泡
悬在天空
月亮越是明亮
星星就越小
近乎到忽略不计
就像天空需要一些点缀
才随便撒了几粒芝麻
一条山涧的水面
飘浮着月光
水流清浅的地方
波浪急促
泛着柔和的白光
仿佛整条河流
都是流动的白银
当溪流放慢速度
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耳朵好的人
可以听到
辽阔的星空
在天上飘移的声音
偶有凉爽的风
会带着月光
从窗户飘进屋里
然后又飘出去
那条通向村外的小路
在月光下
像一条懒惰的麻绳躺在地上
当月亮越来越薄的时候
总会有个老人
走到屋外
清扫地上的月光
人们已然习惯他的清扫
谁也不当回事
翻个身继续去做自己的梦
九庭:让灵魂自由
从周至县城出发
一路向南直奔秦岭深处的
厚畛子镇
每次都会途经秦岭界
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坐标
更是精神高地上的坐标
站在秦岭界极目远眺
一边是周至新县城
一边是佛坪老县城
一边是繁华盛世
一边是世外桃源
一边是漫漫红尘
一边是诗和远方
进驻厚畛子
下榻于黑河森林公园
钓鱼台村的九庭民宿
给我印象最深的
是这三座民宿的名字
览山一隅安然居
这三个不经意的名字
竟然给了我一种顿悟
我能否这样理解
在阅尽春色之后
我们可偏得秦岭一隅
此处恰是
隐匿于世俗之外的
安然之居所
偶然的居住地
给出了必然的启示
待繁华种种过后
终究要找到心灵的休憩之地
何处能让灵魂获得片刻自由
终南山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终南山问老子
在一场大雨中
走进周至楼观台
道士把木鱼敲了起来
道姑把香烧了起来
道长把头磕了起来
在一棵岁的榔榆树下驻足
我很想让老树问问老子
《道德经》是个什么经
他炼的是个什么丹
为什么他要到终南山来
为什么那么多名士来到终南山
就留在此地修炼不走了
走出楼观台
路上遇见一头老水牛
小牛倌在牛背上念念有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宗圣宫遗址随想
宗圣宫遗址
因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大火
烧掉了三座建筑
紫云楼剩下26块基石
三清殿剩下13块基石
文始殿剩下7块基石
连多年前
老子亲手种下的这棵老杏树
也被烧成空心树
这棵老树见证了这场大火后
它的徒子徒孙
顽强地延续了生命
这46块基石
真应感谢这场大火
因为没有这场大火
这些基石怎么能重见天日
秦俑
数次来过临潼秦俑大坑
唯有这次感受最深
一起游玩的周至朋友
说我游览时兴致不高
其实并不是
恰恰是这些秦俑
带给了我太多的沉思
随行导游说
从将士身形和穿着
就可以判断将士的地位
譬如
鞋尖翘得越高的
级别就越高
肚子微微隆起的
级别就越高
胸前带有丝带的
功勋就越大
级别就越高
而没有以上特征的
排在军队前列的
是不穿盔甲的敢死队
如果他们经历阵前厮杀后
还能存活下来
就能晋升为将军
看着每张脸
都长得不一样的秦俑
我一直在想
这些秦俑的原型
都是谁家的孩子啊
也许他们就是我们的前世
这些将士为了光宗耀祖
就要不惜提着性命去建功立业
我无法想象
他们家人承受的
是怎样的痛苦
我不愿意接受
这是秦始皇为了死后
继续彰显强大皇权的说法
我更愿意相信
也为人子人父的秦始皇
他的良心是承受煎熬的
他想为阵亡将士们的魂灵
找个安魂的所在
祈福他们在来世
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
都可以平安一生
长恨歌
李隆基这个男人
爱江山更爱美人
为了杨玉环
什么都豁得出去
为杨玉环
连亲生儿子都不顾了
无视伦理道德
把儿媳妇占为了己有
为杨玉环
连江山社稷都不顾了
面对情敌安禄山的争抢
倾国力全力厮杀
为杨玉环
连皇上颜面都不顾了
面对迁怒欲杀杨玉环的将士
不惜下跪祈求苍天
这个男人是如此幸运
能与杨玉环厮守11年
日日享尽极品春色
令天下男女代代相传
至今爱恨难辨
这个男人又是如此孤苦
守着杨玉环这样的美人
他的人生注定波折
他要放下父亲的尊严
他要背上昏君的骂名
他要承受将士的背叛
但是他的选择是明确的
没人可以怀疑他爱江山
哪个君王之心会真没江山社稷
他那颗已通透的心定然明了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唯杨玉环可遇不可求
李隆基面对历史决然做出选择
宁可盛世不再国运转折
他还是决意要做一个孤苦男人
哪怕一生有怨但无悔
在仙游寺游览的白居易
面对几个好友唏嘘不已
李隆基呀李隆基
你何苦啊你何苦
杨玉环是李隆基的长恨歌
又何尝不是天下人的长恨歌呢
母财神西施
世人都说
是勾践的卧薪尝胆
越国才打败了吴国
这说法没错
可又有多少人会知道
西施的功劳
范蠡的伤心
范蠡遇见西施
彼此一见倾心
无奈使命在身
美人计是国之谋略势在必行
若非落实美人计
他俩不一定能遇见
若非彼此钟情
范蠡不见得
愿意让西施去执行美人计
西施更不见得
愿意去执行美人计
即使国家根基腐朽
即便亡了国灭了种
吴王也要夜夜抱得美人眠
要是没有西施
吴国的根基也许不会腐朽
越国就可能打不败吴国
可谁又能说
吴王对西施只是贪恋美色
而不是爱情呢
绝世美人西施的蚀人之美
吴国宰相伯嚭的里应外合
越国勇谋将士的拼命奋战
堪称勾践卧薪尝胆的智慧结晶
于是吴国在情理之中败了
至于吴王有没有识破过美人计
这杯亡国酒是不是甘心饮下的
我们已无从得知
而我更愿意相信
正是范蠡和西施之间的真爱
才支撑了那么深的爱国大义
把美人计才执行得那么绝美
其实令我想不到的
是我在陕西周至了解到的
关于他俩故事的后续
越国复国大局已定后
亲手将西施送给吴王的范蠡
竟然将西施接回了身边
结为了夫妻
范蠡更是带着西施
激流勇退远走天涯
放下仕途隐居经商
范蠡西施共同努力下
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赚了很多钱
他俩赚钱后乐善好施
家财三聚三散为老百姓谋福利
被世人拜为财神
就是做财神
他们也要一起做
范蠡成了财神爷
西施成了母财神
他们做什么事都不再分开
我们又怎能不相信爱情呢
化女泉
化女泉的两孔泉眼
流传着两个传说
一个传说叫无我
一个传说叫有我
老子“点杖成泉”的传说
说的是老子把一堆白骨化为了人
并做了老子的弟子
但老子对弟子百般考验
甚至施法把吉祥草化为女子
女子对弟子暗送秋波
看到弟子如痴如醉心生爱慕
老子气得用手杖点地泄愤
在地上捅出了“化女泉”
老子一度还把弟子变回了白骨
老子有本事给白骨以人生
却不能容忍弟子有自己的活法
甚至连一段爱情都不能成全
相对老子的传说
我自然更喜欢
另一则“水母济民”的传说
话说唐睿宗之女玉真公主
为逃避宫廷争斗
隐居百里之外的终南山
回归民间重得自我的玉真公主
既能与李白等文人学士谈诗论道
也能宅心仁厚地在道观打通“化女泉”
挽救周边民众的疾苦
难怪在公主得道成仙后
后人还把她尊奉为了“水母”
老子可以化骨为人
却不能成全弟子自己的活法
要求忘我甚至到无我
而制度森严的皇家
却能允许公主回归民间
并活出自我
这不能不令人沉思
古法造纸在周至县起良村探秘古法造纸剥皮蒸煮切番打浆经过一整套传统工序树皮就成了纸浆纸浆在水中状若天上的白云造纸师傅就那么轻轻一捞水中的白云就化身为数百年都不会烂的麻纸从此纸里头就有了飘逸纸里头就有了洒脱纸里头就有了胸怀纸里头就有了人生就这样麻纸云卷云舒天地都被装进了纸里头
中华猕猴桃
不到陕西周至
我不会知道
关于猕猴桃的学问有那么多
它与我想象的太不一样
若非亲眼所见
我一直误以为
猕猴桃是长在树上的
而不是长在藤上
要不是走近了去了解
我哪里能够知道
在多万年前的中国
就发现了猕猴桃的化石
在《诗经》中
就最早记载了猕猴桃
在唐朝
猕猴桃的名字
就出现在了诗人岑参的诗句里
在《本草纲目》中
李时珍就细细解读了猕猴桃
……
很多人都知道新西兰的奇异果
却不知道它是猕猴桃流浪海外的兄弟
不知何时
华裔猕猴桃辗转去了新西兰
甚至用象征新西兰人的基维鸟
为猕猴桃取了个外国名字
叫基维果,或叫奇异果
这还不算完
猕猴桃又陆续在智利、意大利、希腊等国纷纷落脚
但不管它迁徙到什么地方
无论它叫什么名字
跳动着的却是一颗中国心
奇异果在中国有许多兄弟姐妹
大的有拳头大小
小的只有小拇指一般大
果皮有绿色、红色、紫色、棕色的
果肉有红色、黄色、绿色的
名字更是数不胜数
秦红、徐红、楚红、东红
金丰、金魁、金艳、金桃
徐香、翠香、翠玉、瑞玉……
猕猴桃家族如此壮大
身上无疑是有一种精神的
它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了
家族大团结和全球一家亲
堪当中外文化的交流使者
我以为这就是中华精神
也很有必要为猕猴桃家族取个名
就叫它——
中华猕猴桃
翠香:有点酸也有点甜
是不是因为
孙悟空曾经来过周至
他拔下后脑勺的那撮毫毛
轻轻一吹
就在周至化为数不清的猕猴桃
不然
这桃咋会满身长着猴毛呢
猕猴桃
是不是孙悟空变的
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这种想法来自于
我见了76岁高龄的倪育德老先生之后
倪老先生
这位猕猴桃产业发展技术专家
退休前
他是周至县楼观镇党委书记
从事周至猕猴桃种质资源普查
及多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
退休后
专注猕猴桃生产技术研究
及猕猴桃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可以说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猕猴桃
当然
没有猕猴桃也就没了倪老先生
倪老先生只有在说起猕猴桃时
眼底才会泛起光芒
他会在你眼前认真地掰着手指头
如数家珍般地细数猕猴桃的种种
猕猴桃的前世今生就会跃然听者眼前
特别是每每说到猕猴桃中的“翠香”品种
那口吻那深情
“翠香”俨然是他钟爱一生的情人
当我吃着
倪老先生亲手培育的“翠香”猕猴桃
它的味道有点酸也有点甜
这像极了倪老先生与“翠香”的爱情
出墙的南瓜
在院子一角
一株南瓜
从隔壁沿墙爬了过来
这株南瓜开了很多花
有些花谢了掉了
有些花结出了小南瓜
有些小南瓜长到围墙上
我在担心
这瓜长大了
会不会滚落下来
有些小南瓜长在了树上
我又在担心
这瓜长大了
会不会坠落下来
我想
再好的南瓜
也要长在合适的地方
编辑团队
《半岛诗刊》编委会
(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叶延滨杨克姜念光汤养宗车延高编委:秀实(香港)龙青(台湾)枫昧(加拿大)樵夫(内蒙古)韩闽山(河北)刘春潮(广东)王德光(河北)艾璞(浙江)王晓露(西班牙)黄晓华(上海)李国七(马来西亚)马振霖(福建)流泉(浙江)苏楷(河北)海湄(山东)西陆(山西)主编:伊夫常务副主编:赵之逵编辑:林舜亮郑成雨杨运菊长按图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