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化学成份 > 正文 > 正文

星云大师佛陀的 生活五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9 10:46:42
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利生服務

佛陀成道后,行走五印度,从南方的摩揭陀国走到北方的舍卫城,从波罗奈又走到毗舍离,走遍了恆河沿岸,走尽了山岭危岩,从未停止度化利生的工作。度化的弟子,除了先前提及的外道 、出家的王子,还有许多大富长者,一国之君的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佛陀的教法,如无边的大海,容纳众流;如日月之光,普照大地。他对商人,说经营之道;对农夫,说耕种之道;对政治家,说治国之道;对于弟子的教化方式,常是应病予药,都给予平等关怀。当然,佛陀不只在精舍修持,也和弟子们在各地跟民众接触,说法教化,甚至协助排难解纷。当时尚未成佛的悉达多,为了寻找修行之道,曾经路过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为他庄重的仪表及向道之心感动,原本想分半个国家给他,却被一心修道的悉达多拒绝。不过,悉达多应允有一天证悟了,必定回来救度他。成道后的佛陀,遵守诺言,带领弟子来到摩揭陀国为频婆娑罗王说法。频婆娑罗王建设竹林精舍供佛陀安僧度众。只要佛陀在精舍,国王也经常前往问道。后来,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闍世,受到提婆达多的挑衅,为了继承王位,把父王饿死在狱中。杀害父亲后的阿闍世,并未因得到王位而欢喜,反而想起过去父亲对他的慈爱,心中不时悔恨悲愁,身体也生病了。名医耆婆对阿闍世王说:「医生能治身病,但不能治心病,国王的苦,是从心生起,佛陀是无上医王,只要肯拜见佛陀,一定可以把心病医好。」阿闍世王于是欢喜前往拜见佛陀。佛陀对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现在你抱持忏悔之心,知过必改就是好人。你以后要以正法治民,不要行非法的事;要以德化民,不要用暴戾治国。多行仁政,善名美德可以远播四方,还是能受到众人的尊敬。」阿闍世王听了佛陀的开示,感激涕零跪在佛陀座前,对重生的生命充满希望和信心。(《大般涅槃经》卷一九、二〇)七不退法权 巧化解战争

在《中阿含经?雨势经》里也提到,有一天,阿闍世王想要发兵讨伐跋耆国,派遣雨势大臣前往礼拜佛陀,禀告他的想法。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告诉阿难:「跋耆国有百姓经常集会,讨论正事;君臣和睦,上下相敬等『七不退法』,是别的国家不能侵犯征服的。」雨势大臣听了佛陀对阿难说的话,即刻明白,便向佛陀告辞。佛陀以方便权巧的智慧,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另外一位与佛陀有深厚因缘的就是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他的身躯肥胖,经常气喘如牛,为此深觉苦恼。佛陀慈悲的为他说了一首偈语:「人当自繫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意思是说,我们应当时时自我提醒,饮食要知道节制,不能过度贪吃进食而造成身体的负担,才能保持轻安,健康长寿。(《杂阿含经》卷四二)后来,波斯匿王高龄的母亲去世,他非常哀伤忧戚。佛陀对他说:「人生在世,从古至今,有四件事最可怖:一、有生就会有老死;二、生病就会枯瘦难看;三、死后神识就会离开身体;四、死后将与亲人永远诀别。任何人都逃不出这种生灭无常的定律,再亲密的人,也无法永远久住在一起。每个人都不能倖免于死,徒然为死去的人悲伤,不如为亡者作福积德,这样对亡者才有实质的助益。」听了佛陀的开示,波斯匿王心开意解,扫去多日的阴霾。慈悲的佛陀不捨弃任何一个众生,不管任何无理的人,只要有因缘,他必定慈悲为其开示,引导他过著佛化的生活,让人生有目标、希望。好比佛陀以「吉祥草」的譬喻,善巧教化,让妇人走出丧子的悲痛。(《众经撰杂譬喻》卷下)佛陀平时除了应邀对信徒开示各种疑难,偶尔信徒家庭有问题,他也随缘前往排解纠纷, 的例子就是为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开示:「女人光是容貌端正,身材姣好,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唯有心行端正,具备贤淑的女德,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也以「五善」告诉他该如何奉事公婆。 ,玉耶感动的请求佛陀为他授戒,发愿生生世世作佛化家庭的优婆夷,须达长者全家也为他祝贺,成为佛陀化解家庭纠纷的范例。(《佛说玉耶女经》)一个家庭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彼此尊重、包容,相互了解、体谅,才能建立和顺的家庭。可以说,佛陀教育弟子、开示信徒,大都是用譬喻、鼓励的方式,让他们知道正道,而不是用打骂、责备的方法,如此,不仅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也能达到防非止恶的效果。当然,在佛陀教化的诸多有缘人中,女性、儿童也占有不可轻忽的地位。例如《法华经》中八岁龙女成佛,《大宝积经》中的妙慧,以八岁之龄成为智慧 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向佛陀提出震惊全座如何断惑开悟的问题,启发小根小器的二乘对大乘的信心。智慧之光 照破闇昧心灵

世间无常,人身难得,时光难再,佛陀也会藉由一些利生的故事,来勉励懈怠的大众要精进服务,具备正知正见。例如:《佛说譬喻经》提到,一个旅行者走在旷野中,忽然见到一头大象迎面追赶而来。心中大惊,急忙逃跑。临危之际,旅人发现有一口枯井可以避难,立刻攀住井边的枯藤而下。正当要落地时,井底竟然出现四条大蛇。惊骇之馀,他紧紧握住枯藤,不敢垂下。这时,又见黑白二鼠啃咬枯藤。就在生死交关、千钧一髮的时候,井口忽然飞来了五隻蜜蜂,滴下五滴蜜汁,正好就滴入旅人的口中。旅人尝到蜂蜜的甜美滋味,一时间竟忘却了自己身处险境。大象是指「无常」,对我们紧追不舍。枯井就是「生死」之渊。四条大蛇是组合我们人体的地、水、火、风「四大」,紧靠著生命线的枯藤。井边的「昼夜」黑白二鼠,是指时光不停地咬著枯藤。蜜蜂滴下的五滴蜜,就是财、色、名、食、睡「五欲」。这个旅人尝到些许的甜蜜,竟忘了切身的危险。这个故事精辟深刻,实在发人深省。另外,佛陀以「友有四品」:如花、如秤、如山、如地,说明交友之道(《佛说孛经抄》);以「盲人摸象」的譬喻开示,众生的愚痴,就好像瞎子摸象,偏执一方,堕于边见,不能洞悉世事的本来面目。(《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因此,世间上最可怕的不是贫穷、饥渴、恐怖,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理,不明理的人,颠倒、邪见、恶行,不但影响自己、影响一时,而且影响他人、影响后世。有一位结鬘童子,长期被「世界是常或无常」、「生命死后有无」等十四个问题困扰,于是去请示佛陀。佛陀讲了一个譬喻:有人身中毒箭,他不急著找医生拔箭疗伤,却是要先弄清楚射他的这支箭的材质是什么?箭头的形状像什麽?制箭工匠的名字、高矮胖瘦如何?……愚痴的人才会关心这种无意义又玄奥的问题。 的佛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549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