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直国(右)与村民一起,讨论村里种植产业的情况。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正大刀阔斧向贫困“宣战”。镇、村干部冲在第一线,村支书和村主任每月拿着元,其他副职元的工资,肩挑“小家”和“大家”,奋战在脱贫战线上。让我们走进大营镇金龙村“管家支书”吴直国。站在脱贫攻坚的前线,这位兢兢业业的村支书,以“管家”的身份心系群众,“大事小事一起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大管家”:大事小事不落下10月24日的例会,吴直国又来早了。金龙村办公室周边树木、竹子较多,掉落的叶子每天都需要清理。其他村干部还未到,吴直国就把村委院子扫了一遍。说是“院子”,其实就是以前村小学的操场,撤并后,学校就成了金龙村办公场所。当天下午,家具公司还要送来新的办公桌椅,扫完操场,吴直国又提着扫帚到隔壁新建的办公楼,挨间清理。10点半左右,其他村干部陆续到齐。例会开始前,吴直国到食堂把电饭煲清洗干净,煮好饭后例会才开始。会议开得不是很“顺畅”,当天的主要议题是危房改造。安排危房改造需要一户一户排查,要一边打电话咨询农户意愿外,还要一边与镇危改办协调名额。除此之外,其他事务的电话一个个打进吴直国的手机。时间接近下午1点,例会才结束。切肉、刷锅,吴直国会后马上到食堂炒菜。期间,有村民找到他,希望能安装广电云“户户用”网络电视。接待完村民的来访,吴直国才准备好中午要吃的火锅。只是米饭被吴直国煮得像稀饭,“稀饭”烫嘴,吴直国一边吹冷,一边安排饭后工作:“下午办公桌椅送来,趁大家都在,今天我们搬家。”“新家”年初才建成,因缺少办公用品,一直未启用。没有选日子,也没“烧锅底”,旧学校搬到新办公室,变的是办公环境,不变的是吴直国的身份,金龙村的“大管家”。这是10月24日,吴直国半天工作的简单记录。作为深度贫困村金龙村的支部书记,很多人说他是个“管家”,该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员杨洪也说,“他像个管家的支书”。吴直国(左)为“小家”提供上门服务。“小管家”:得罪人也不优亲厚友在金龙村下寨组,黄元兴是因为子女残疾和求学致贫的困难家庭。年高考,儿子黄宝明被安徽农业大学录取。为供养儿子上大学,黄元兴带着妻女和患有脑瘫的另一个儿子到浙江打工。像这样举家之力供养子女上大学,在大营镇普通的农户家庭中很是常见。此时恰逢“雨露计划”的助学活动正在村里开展,每名学生一次性帮扶元,但需受助学生家长自行到紫云县扶贫办公室办理受助手续。考虑到黄家的实际情况,吴直国便自己骑摩托车到县城,为其报名、登记。“孩子的父亲要是浙黔两地一个来回,交通、食宿等花费就会比较大,这点钱本来就不多,能为他们省一分是一分。”在元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有个小插曲,根据规定,需学生本人或家长亲自领取。吴直国就在扶贫办工作人员面前打起包票,算起两地来回开销的经济账给工作人员听。经过软磨硬泡很长时间,加上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认识吴直国,这样的“善举”才得以完成。让贫困户多留一分钱,吴直国自己却承担前往县城办事的一切开销。但对自己家人,吴直国却管得少,甚至做得不地道,让人不理解。吴直国的亲哥哥吴直义患有癫痫,每次发病时间在10分钟左右,嫂子去世10多年。吴直义育有一子,父子俩长期居住在一栋木房子里。木房子年久失修,居住条件并不好,但吴直义家并没有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究其原因,吴直国不想背优亲厚友的骂名。他说,背不起。在金龙村任职的十多年间,吴直国明白一个道理,要村民支持村委工作,村干部就要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就来自于平日里村干部的言行举止。“一旦有人认为我们不干净,村里的活路(工作)就不好开展了。”吴直国是名退伍老兵,身材魁梧,但这句话的语气却与他高大的身材不太相符,明显带了点委屈。他就被村民误解过,还不止一次,甚至遭到过语言恐吓。那天晚上已经凌晨1点过,熟睡中的吴直国被电话吵醒,电话那头直言不讳地说,让他小心点,要不然吴直国的村干部职务也就当到了头。吴直国被“威胁”的原因很简单,该村民已脱贫,其享受的农村低保等惠民政策被取消。吴直国不怕威胁,但怕村民不理解而引起误会滞后村务。所以,哥哥吴直义至今未能享受危房改造,吴直国很是愧疚。说起哥哥的这件事,这位老兵的面部表情有了明显变化,为不让人发现,他扭头一边,没说一句话。“那你哥哥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危房改造呢?”吴直国想都没想就说,“等到后面看还有没有名额。”金龙村搞建设,“管家村支书”吴直国再忙也会赶去看看。“管大家”:脱贫致富不落一人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金龙村又是极贫乡镇的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穷,是金龙村的“特色”。为此,吴直国一家曾与大营镇其他的一些贫困户搬迁至同县的坝羊镇,但思乡心切,大多数搬迁户又返回金龙村。贫困又继续。金龙村缺水、石漠化、道路不通、发展意识落后等,致贫原因10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摆在吴直国面前的,除了村里的一座座大山,就是如何脱贫。年,金龙村算是找到了一把“金钥匙”。竹林坨组自发栽种中药材吉祥草,为方便药草出山,约2.5公里的碎石山路在吴直国的发动下,村民投工投劳,硬是把“摩托车都不敢骑”的危险路段完成硬化。今年,竹林坨的吉祥草卖得好,每户平均增收一至两万元。吴直国想把“竹林坨经验”推广至全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在与药材公司的对接工作中,吴直国的“药材梦”还是实现不了。公司称,提供药苗,但不参与,村民自负盈亏,且不保证市场销售前景的好坏。吴直国的想法则是,公司参与农户种植,以药苗入股,药材销售后公司参与分红。这是吴直国的“小算盘”。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农户的根本利益,他担心药材公司只卖苗挣钱后,在缺少栽种技术、且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让村民利益受损。最终,合作流产。好在大山压不夸当兵汉。今年中旬,金龙村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级部门注入的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万扶贫资金后,金龙村连同大营村、龙屯村、芭茅村、打彩村等4个其他深度贫困村“抱团”发展,万变成万发展蛋鸡养殖。吴直国带领的金龙村在其中占据20%的分红比例,这将有助于“空壳村”的消除和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产业助推脱贫的作用不言而喻,吴直国还要管护好年栽种的1万多亩核桃。金龙村是“大营——金龙核桃种植示范带”的核心种植区域,吴直国说,管好核桃树,大家才致富。核桃种植不是“短平快”产业,有村民等不到收益,懒得管,甚至砍树栽玉米的现象时有发生,吴直国像教书先生,说得村民像犯错的孩子,心甘情愿的为核桃树施肥松土。今年初,金龙村“组组通”道路硬化和窜户路建设全面启动。金家坝下院组至大凹组通组路比较难拿下。这条路不仅要迁移一座土地庙,还要占用多户村民的蔬菜园。10月9日,国庆长假结束第一天,吴直国就与其他村支部书记到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跟岗实训一周,道路就停工了。直到吴直国学习回来,迁庙才完成,农户思想工作才做通,下院至大凹的通组路修建才得以继续进行。经过多次“折腾”,金龙村村容村貌、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和提高。虽然受委屈,时有不快想辞职,但吴直国一次都没能成功撂下金龙的担子。目前,金龙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大,工作方式转变缓慢,加上一些村干部任职时间不长,吴直国不仅要继续扛大旗,还要兼顾年轻村干部的培养。接下来,吴直国这个“管家支书”,还要继续帮大家小家“大小事一起管”。图文:陈志松黄桂花李坚来源:贵州都市报编辑:申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