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这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
“午”古时与“五”相通,
端午就是五月开始的第五天。
端午
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有争论。概括起来有六种说法:
一说是祭奠龙的节日;
二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说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
四说是纪念春秋时代吴国大将伍子胥;
五说是纪念会稽孝女曹娥;
六说是起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也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至今,第一、二、六种说法最为人们普遍接受,在节日的习俗中延续着。
端午
意义
端午节在古人的想法中认为“端午”是个犯禁忌的日子,因为此时五毒尽出,所以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故端午节也被称为“菖蒲节”。
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是个重要的日子,驱凶辟邪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大家可以在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用一些传统的方法为家人去病消灾。
端午辟邪
祈祷福运
佩戴香包驱邪瘟
端午节佩戴香包,传统认为有辟邪、驱瘟之效。实际上,香包里面放入朱砂、艾叶、雄黄、香药、石榴花,散发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对蚊虫而言就是克星,所以,有辟邪驱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和款式。
为孩子栓五彩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结伴出游/祛病调心
旧时,在端午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间田野游玩一天后,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叶经水煮后洗澡,被称为“游百病”、“洗百病”,这样做可以去除邪气晦气,一年平安健康。在现代,平时的学业、工作上的压力,使大脑经常绷紧,端午节,可以选择出游,适当的放松,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到郊外游玩,和品尝一些特色美食,不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惬意,身体的负能量减少,好运自然来。
吃粽好意头/增旺气场
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端午节不吃粽子就好像少点什么,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学业考运,无论是健康还是运势方面都会对你有益处的。
放生/积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节去放生,在端午节放生的开运效果相对平时的日子较为明显。
戴葫芦/化煞催吉
葫芦,喻“福禄”之意,有收纳福气的风水功效。葫芦形状貌似太极阴阳状,可号令三界,所以,在风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节期间,家中若有一铜质的“天医葫芦”坐镇,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道。
躲端午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之一,这个习俗是指新嫁或已嫁的女人回家过端午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多事情多需避讳禁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宋代就就已经形成。躲端午,在古代是很盛行的一种端午节习俗,就连现在有的地方还在遵循着这样的习俗。
端午插艾好兆头
在民间风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上插艾草和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瘴、化煞。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它的原因。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祛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端午日悬钟馗像
缘故: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贴此,以驱邪魔。
因此端午节当天,在风水上讲,是避邪的重要日子,钟馗捉鬼就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端
午
佳
节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
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
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化解灾异的习俗。
端午安康
吃粽子是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食物,因此像上边说到的吃粽子、挂艾草等诸多风俗习惯,也寓意着避灾除病、保佑安康。
艾叶香飘满院将思念细致包裹,
唤醒记忆的味道,带你拾野而归,
无论甜咸,
阖家团圆才是最好的馅。
端午粽子准备了吗?
想好怎么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了吗?
抽点时间去找寻端午节的仪式感吧!
店名:xxxxxxxxxx
xxxxxxx全体工作人员
祝您及家人端午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