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性状鉴别 > 正文 > 正文

蓝染溯源淳朴的苗族,温柔的蓝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5/23 10:52:41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在唐代隶属于应州的施隆县,宋、元、明清为“化外生苗地”,以苗族人口居多,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境内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台江苗族传统的蓝染手工艺是苗族服饰的集大成者。在古代台江的每一个苗族家庭里,都种蓝草、用蓝染、会蓝染。蓝染见证苗族人的生活历程,是苗族一部活的史书。“贵州种植蓝草并用以染色已有一定的历史。《黎平府志》载有蓝靛的制作方法:‘蓝靛名蓝草,黎郡有两种,大叶者如芥,细叶者如槐。九月、十月间割叶人靛地,水浸三日,蓝草尽出,投入生石灰,则满地颜色皆收入灰内,以带紫色者为上,用蓝靛制作染料一直沿用至今”。台江境内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植被生长繁茂,盛产用于染色的蓝草,可就地取材制作服装等生活用品,蓝染的布料色彩柔美、淡雅清香。每年端午时节,台江苗民将收割的新鲜蓝草浸泡于大水缸内,浸泡时长一周左右,待蓝草叶茎渐腐烂而稀释出青蓝色素水,再使自家制的抄网捞取腐烂的蓝草残物,并取适量石灰石与些许蓝靛水搅拌均匀,再倒入原大水缸内,反复搅拌捣制至色素融合。历时两至三天后,靛凝结沉淀缸底,只需倒掉废水,保留缸底靛原料,彻底过滤掉蓝靛表层的红晕色水,蓝染原料提取工序就算初步完成。每一滴成功制成的染液,都进浸润着工匠的心血。蓝色有种沉着稳重之感,符合苗族人追求平淡自由和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蓝染成色的布料最终以染成的黑红色调为最佳,代表着温柔、沉静、内敛的心性。蓝染手工艺制作工序和工具方法极为繁杂,但台江苗族先民在繁杂的工序中创造属于民族独特的美,蓝染每一道工序皆艺术,处处展现苗族民族精神品质与追求。蓝染的制作过程分为“种蓝、采蓝、制靛、建缸、染色等,每道繁琐工序皆有所讲究,种蓝和采蓝需在特定的时间完成,制靛、建缸、调制染液到染布综合考虑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染色多次往返于调制浸染、清洗和晾干之间。蓝染的取材源于他们自家种植的有机天然植物一蓝草,体现出苗族的生活印记。在台江县,蓝染普及于日常民族服饰和生产生活用品,兼具极强的语言表现力,传达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它是苗族人淳朴的审美体验所致,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尤其是用蓝染布料制作的百褶裙,裙摆上的道道褶直观形象地记录了苗家迁徒的历史。台江传统蓝染沿袭苗族先民的纯手工制作技法,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民俗寓意,遵循苗族特有的民俗章法,蓝靛染色缸旁放一些干辣椒,寓意驱除不干净的东西,蓝染规定于卯天开始染布,象征顺利吉祥。蓝靛是台江苗族唯一的染布原料,蓝色为其民族服饰唯一的色彩选择,染制成的布料裁制成服饰呈现清一色的篮彩,并绣上一些民族图腾样式,表达民族信仰,打上其民族的烙印,是其特性之二。此外,蓝染除了用于服饰外,还用于头帕、背篼、丧事用的葬单等日常用品,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蓝染制品纯手工制作,机械工序无法代劳,以追求精美、健康、民族特色为目标,打上健康天然的标志是蓝染手工艺显著的特性之一,这充分地显现出苗族人的坚韧品格和耐性。作者:张许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xzjb/48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