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药材基源 > 正文 > 正文

风铃草走近山西5乔家大院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3 23:36:23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7857.html
5.乔家大院   7月,我从山西回来后,还没开始动笔,乔家大院就被旅游局摘除5A景区,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游客锐减,口碑全无,这对乔家大院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山西之行,写到乔家大院,心里惋惜,好久不能成文。   其实,乔家大院经过整改后,已渐入正轨,不管如何,乔家大院的建筑风貌和格局不会变,它所隐含的晋商文化精神不会变,乔家几代人流传于世的故事也不会变,仅为这些,去一趟乔家大院,就是很值的。   我和同学   乔家群像雕塑   乔家大院的乔贵发,是乔家发迹的始祖,乔家第一代富商。   他本农民出生,自幼家庭贫寒,父母双亡,寄住在舅舅舅妈家,长大后迫于生计,下定决心,在乾隆元年(年)离乡背井,走出西口,来到内蒙的包头,从给人当伙计开始,后来靠做豆腐,赚了些钱,又开始做粮食、布匹、烟酒、皮草等,生意越做越大,创办了“复盛公”商号,并设立了以“复盛”为名的多家分号。   乔贵发有三个儿子,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乔发贵去世后,他的三儿子乔全美秉成父亲遗志,在商业领域里奋力拼搏,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   乔致庸是乔全美的二儿子,自小苦读,才华横溢,一心想靠读书来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他家境优越,但父母早逝,靠兄嫂养育成长,哥哥接手包头的经营,后惨遭失败,染病身亡,乔致庸在嫂子的苦苦哀求下,受命于危难之中,放弃仕途转向经商,全盘接手了乔家濒临破落的生意,坚忍的他,力挽狂澜,让乔家的经营死起回生,不但保住了家族产业,并重新开辟商路,“汇通天下”,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并使乔家商业到鼎盛。   从乾隆时期的乔贵发到中华民国,乔家延续了五代余年而不衰,最终因抗战爆发,乔家后人弃家出走避难,从此再也没回来。   经乔家几代人所建造规模宏大的乔家大院和以及他们的经商之道,就此成为人间传奇。    去乔家大院前,我看了一遍电视剧《乔家大院》,它讲述乔家第三代灵魂人物乔致庸在经商之道上无所畏惧、传奇的一生。也因此,让我对乔家大院充满了向往。   游客中心   7月13号上午,我们在祁县参观完玻璃器皿厂,下午一点多钟,我又跟随同学琼和她爱人程老师迫不及待地来到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堡村,离程老师的老家贾令镇很近,驱车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它又名“在中堂”。   它始建于年,也就是上面提前的乔家始祖乔贵发始建,后又经几代人扩建、改建,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有着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的建筑群。   这是一座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点的建筑,它能完好地存于世二百多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时乔家大院还没摘牌,门票是元,不久之后,经摘牌整改,降为元。   因程老师是本地人,他找熟人弄了三张免费门票,就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是沾了乔家大院的光,所以后来当大家都在吐槽乔大院门票贵的时候,我还为它解释,说它贵有贵的道理。   其实,我是想说,作为五星级的乔家大院,不管它外围的环境如何,它的核心价值是存在的,比如它的砖雕、它的石雕、它的整体建筑风貌,它所传承的晋商精神,才是精髓,是亘古不变的。      七月,正是山西旅游旺季,来乔家大院旅游的游客很多,好在我是把自己当成本地人前往的,时间充裕,就有融入感。   我们从售票厅旁的入口通道进入。   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往检票口,甬道两旁,陈列了近十蹲铜像雕塑,有尊师重教的,有卖豆腐的,有收购粮食的,有和洋人做生意的,有帐房算帐的……所还原的都是当时乔家生活场景,形态十分生动逼真。   这些雕塑,是走进乔家大院前,对乔家人文历史,先入为主,无声地进行着讲述。

    乔家大院享有"皇家看故宫,民宅数乔家”的盛名。   但乔家大院让人皆知,远近闻名,成为著名景点,是因为两部影片,一部是张艺谋年所拍《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另一部是胡玫于6年所拍的电视剧《乔家大院》。   《大红灯笼高高挂》取景于乔家大院,张艺谋拍摄下的乔家大院,历经了一年的夏、秋、冬三季,每一季,用同样的角度俯拍,把乔家大院四合院全景之美,和院内建筑的古朴之美呈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多年后,我在到山西之前第二次看这部影片略去了故事情节,而所作重   而电视剧《乔家大院》就不用说了,它直接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乔家第三代商人乔致庸弃文从商,抱着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理想,历经挫折和磨难,用一生的信念,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梦想。   我觉得,在参观乔家大院前,可以先看看这两部影片,会对乔家大院的建筑和人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乔致庸汇通天下的时代,乔家在各内的各大城市都有商号,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多处,乔家的总资产超过了万两,汇通天下,也富甲一方。   我们穿过有雕塑的长廊通道,来到乔家大院的入口。   一堵长长的威严高大的青砖墙挡住了视线,围墙的前方立有一大块刻着“福”字的砖雕照壁,照壁上方悬挂一块“尊古”的扁牌,两边的对联是“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辞安定去雕镌”,经商之道,浓缩在这十四个字里。   照壁在我们南方很少见,而是北方四合院建筑的一大特色,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再就是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到厅堂,否则不吉。   我倒认为,山西的民居筑照壁,修高墙,进门窄而矮小,都是财不外露、含蓄内敛的表现。   乔家大院照壁是一大特色,有十几处之多,每一处或高大,或庄重,或简约,工艺精湛,各具特色,一处照壁就是一幅有着深刻意义的画,一件独具风格的砖雕工艺品。      “福”字照壁背后,有一道拱形门,从这个门,我们真正走进了庭院深深里的乔家大院。   这里一定要提的是,拱形门上方,挂着两块扁额,一块是“古风”,另一块就是挂于楼顶的“福种琅环”,这块扁,是乔家大院最有价值的一块匾,它是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琅环”寓意神仙居住的地方。   慈禧当年西逃,落难在乔家,得到乔家慷慨资助,并出借巨额银两,用于清政府赔偿,延缓了三年寿命,作为报答,慈禧返还后,赐予乔家“福种琅环”匾牌予以表彰。   而乔家也因此大伤元气,日趋走向衰落。   乔家大院的匾额、楹联繁多,处处弥漫着古韵,处处彰显着文化。   来到这里,让我自己觉得倍感肤浅,但若不认真地去了解这些,就只能作为门外人,看看热闹。 

  百寿图

  “福德祠”照壁   砖雕细节   砖雕细节   另一个德福祠照片   砖雕   一进大门,回头,正对着一个照壁,这个照壁叫”百寿图“,是在砖上雕刻的一百个”寿“,全为篆书,每个寿字都不一样,每个寿字各有各的风采。   ”寿“为长寿之意,一百个不同的”寿“字,镌刻在照壁上,实属罕见。   两边的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是由清朝大臣左宗棠所题赠,上面有”履和“二字。   字里行间,透着做人、治家之道。   乔家大院分六个大院,内又套二十个小院,四周是高达10米的全封闭青砖墙,三面临街,从航拍看,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我们所进第一个院就是主院在中堂,是乔家大院的核心部分,是清代建筑原物,也是参观价值最高的一个大院,剩下的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是当代复建,少了在中堂的雄浑老迈,门楼砖雕,略为逊色,但也绝对是沿袭了古建筑之风而精心复建的,现在设为专题展览。   修建乔家大院,不是一时之功,而是前前后后,从年左右,历经两百多年,不断维修、扩建、复建而成。   在中堂,是由乔致庸命名。   迎门又是一照壁,叫”福德祠“,与大门口的”百寿图“照壁相呼应,取”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之意。   精美的砖雕上刻着形态各异的小动物鹿,“鹿”取谐音“禄”,上面雕刻奇形怪状的石头是寿山石。整个照壁就形成了“福、禄、寿”三星吉祥图。   在参观乔家大院时,我总是被呈现在眼前一砖一瓦所吸引,一直在惊叹,一直在赞口不绝,但却不并知道这大院之内,每一处砖雕,每一幅匾牌,每一对楹联,有隐含着深刻的的寓意。   回来后,慢慢查阅资料,才让相机里的图片从乔家的史册中一张张走出来,有了灵魂。   乔家大院的砖雕工艺不仅在照壁上有生活的刻好,极好的造诣,而且还分布在屋脊、扶栏墙、山墙、翼墙、囟等地方,这些雕刻,形象逼真,技法非常细腻,内涵也极为丰富。   乔家大院的砖雕,浓郁而豪放,可以堪称清代北方砖雕最高的工艺水平。

  慈禧在乔家投宿的房间

  乔致庸书房内拍

  勿不敬   匾额:为善最乐‘

  “会芳”匾悬于乔家私塾院正堂门楼上,它采用一整块木料以圆雕手法制作为荷叶状,形象逼真,匠心独具,书法精湛,是大院木雕匾额之精品。它与古典门楼建筑相互辉映,表达了乔氏主人见贤思齐,会聚贤德人才之意。(网查)   乔家第三代接管人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他力挽狂澜,不仅让他哥生前在包头经营的“复盛公”商号死起回生,而且在他的策划下,形成了庞大的复字号的商业网络,垄断了包头的市场。   后来,乔致庸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票号。   乔氏商业正是在他的经营下,在全国各地都设有票号、钱庄、当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商业巨贾。   乔家商业历经五代而不衰,并富可敌国,是因为乔家祖传着“重厚道,讲真诚,不欺诈,不瞒不骗,以义取利,诚信聚人气,重德汇财源”的商业理念。   上面门楹上写着”大德通“的房间,据说是慈禧太后逃难到乔家时的住所。想想那个平日骄傲的奢华的慈禧沦落到狼狈出逃这一地步,还需要沿途受他人接济,觉得是天大的笑话。   在到山西之前,我收集整理乔家大院笔记,有乔家家族世系图,还有一张乔家大院的平面草图,乔家大院的六个院被设成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花园组成,共”四堂一园“。   参观时,按指示牌所指方向由在中堂进,乔家花园出,看似很简单的结构图,但在参观的过程中,由于大院的建筑格局雷同,而且建筑规模太过庞大,还是转得晕头转向。   不过,这些已无所谓,毕竟如今的乔家大院已无法百分百还原当年乔家生活的原貌,被辟为祁县民俗博物馆,分成了44个陈列室,多件文物展品,民间工艺、衣食住行,反映着晋中浓郁的乡土人情、风俗习尚。   我们最先进入的在中堂已成为史料馆,每间屋子里都有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详尽地介绍乔家的兴衰、经商之道、用人之道、祖训家规、尊师重教等优良的家风和传统。      乔家大院匾额楹联众多,有些字已斑驳不清,还有不少是用篆体或繁体抒写,我们在参观时,对着匾牌上的字左识右认,但好多都不认识,觉得自己挺没文化。   回来后,参考各种资料,我把所拍摄的几十张匾牌图片,再次一一辩认,总算弄了个大致明白。   为善最乐、高洁、静宜大夫弟、敦睦、厥德恒修、勿不敬、随缘庸行、乐天伦、旧德承家、赏心乐事、齿德并茂……   这些匾额,以“重,孝,善,乐”为主,折射出乔家的理想愿望和处世态度,同时也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散发着晋商精神的光芒的匾牌,更使乔家大院锦上添花,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乔映南卧室   乔映南卧室   乔映南卧室   乔景俨书房    乔景俨书房的药柜   乔景俨书房   乔景俨的卧室   乔景俨书房当年的实木地板   乔致庸书房字画   乔致庸书房字画   走进乔家大院,除了和建筑相融的砖雕、木雕、石雕,它的匾牌,它每个房间主人所用过的日常用品,睡过的床,伏案的桌,喝过的茶杯,以及墙上的字画、摆放的古董,似乎还留有余温,并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乔家不仅有严格的经商之道,更是十分注重日常礼仪,对家庭成员行为规范有明确的规定,戒奢华,戒声色犬马之娱,正是有严格的家风,才使得乔家能够几代人将祖业发扬光大,经久不衰。   我见一幅铜底板对联上写着: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这大约是乔家的治家之道。   乔家五代人,每一代人都有一个核心人物,第四代乔景俨,是乔致庸的第三个儿子。他忠厚善良,因患疾病而弃士攻医,精通医术,为乡里百姓治病,舍药相助,书房即诊所,终生未出家门。   我们在参观乔景俨书房时,听导游特意交待说,你们瞧,乔景俨的书房,是保持最完好的一个房间,这地下的地板,都被当年前来医病的患者,磨去了棱角。   乔映霞是主持乔家的第五代传人,他遵循祖训,事业心强,治家严,维系着这个家族最后的繁盛。   乔映南,是乔致庸最小最宠爱的孙子,乔致庸一生娶有6妻,6妻留下6子,11孙。乔家有不许纳妾的家规,乔致庸活了89岁,这6个妻子都是续弦。但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一生只有一个非常漂亮、知书达理并深爱他的妻子陆玉涵。   乔映南生体弱多病,但很聪明,青年时喜欢金石书画,收藏,但后来受妻子曹氏的影响染上鸦片,兄弟分家后,家产荡尽,结局悲惨。   除了主人书房卧室,还有会客厅、日会所、以及奶妈、佣人的卧室,都十分讲究。   看过张艺谋所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很多人都误以为这部影片就是以乔致庸为蓝本而拍,实际上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而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生活在大宅院大户人家的女人,看似风光,实则地位低下,相互算计,没有一个能最终逃脱悲惨的命运,包括大学生颂莲,包括一心做四姨太的丫环雁儿。   乔家遵守家规,没有妻妾成群,女佣人也不许用丫头,只用40岁以上贫苦人家的妇人,并且善待下人,这是难能可贵的。

  乔家厨房   乔家厨房

  其中有一间叫日会所,也叫集会所。   乔家有一坚持不变的规矩,家里年满七岁以上的男丁,必须同在一处用餐,一则保持伯叔之间的友谊和睦,二则在饭桌上商议决定内外事宜;三则让年幼的及早从长辈身上学习饭桌上的礼仪规,如人不齐不动筷,长者先幼者后,不能探身取菜,不许淋漓抛洒,适量而取,不许剩饭。每日两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饭时忌多言,议事在饭后。   乔家大厨房就在日会所旁,灶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遥想当年,慈禧逃难于此,乔致庸想出一个馊主意,他让厨房给慈禧准备当地“美食”——野菜团子。他的意思本是想让慈禧到山西后了解下老百姓的疾苦。没想慈禧吃了野菜团子,大加赞美,说野菜团子特好吃,还要封赏乔致庸。   走进一尘不染的厨房,或许,这只是后人依照原来的模样重新进行了摆设,但想象着这上百来年,厨子们在这里进进出出,依照乔家重视节省,避免浪费,恰到好处地做出乔家人喜欢的各种美食,而乔家人,也这样每日在这里吃饭,相聚,谈笑,议事,日子就在烟火中有了浓浓的亲情味。   乔家有商规,有家规,连厨房,也有行为准则,一切按章办事,做人,才会不偏不倚,代代相传。   乔家男性家塾的大厅中挂有孔子的画像及劝学的条幅   精美的门雕   静宜   九龙屏凤木雕   明楼院   除了砖雕,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更是如影相随,遍布在乔家大院的院落,门窗,屋檐,门楼、家具上,其工艺之精之美之复杂,令人堂舌。   乔家大院的二号院现今展出的是乔家珍宝,珍品馆,所陈列着瓷器、实木家具,木雕精品。   其中珍品的万人球是清末民初从美国购回,它是用水银玻璃制成的镜子,相当于监视探头,可以把房间每个角落的东西都照在万人球上。还有东方奇观“九龙灯”,是清代酸技术处理,八棱八面形的灯身,四条龙向上,五条龙向下,葫芦形挂钩,栩栩如生,雕刻之精美,堪称稀世珍品。还有九龙屏凤、犀牛望月镜,都是用东南亚铁梨木精雕而成,经久而用,几百年不会变形。      乔家大院所有的砖雕、木雕,随处可见,但无一雷同,这些在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杰作,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若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会回味无穷。   穿梭在乔家大院的各大院落之间,虽然游人如织,虽有商业的痕迹存在,但,只要滤掉自己不愿关心的,放眼望去,所见所想,皆成文章。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影片中,摄影师站在至高点,采用俯拍,拍出了从乔家大院的整体效果,非常宏伟、壮观,高高的城墙,弧形圆润的屋脊,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往下望去,院子一个接一个,红灯笼,门窗,匾牌,屋檐,深沉而神秘,妻妾的故事,曾在这里上演。   乔家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   其中,明楼院是晋商宅院的著名典型院落之一,二楼有门有窗,装修十分华丽,建筑结构和风格,十分讲究和先进。   明楼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拍摄取景之地。      我和同学抱着的平安缸

院中的这个陶缸称为“平安缸”,俗称“门海”,即门前之大海,有镇火灭灾之作用。

  水代表财富,陶缸之水取意财源广聚,福运亨通。乔家商业习俗中,每次经商出行之前都要饮三瓢陶缸之水,企盼路途平安,祈福纳财。因此,陶缸又称“平安缸”。(网查)

  宛如江南浪漫气质的六号院花园

  乔家大院可写的点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描述,我们没有赶时间,用了半天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从一号院到六号院,依次走过,虽说因知识欠缺,也有些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但对于我一个外地人来说,能来一趟,如此近距离地触摸乔家大院,感受晋商文化,也有着满满的收获。   昨晚,我在家看三台由故宫撑门人单霁翔院长主讲的“一堂好课”中,他说,如果把文物随意地堆放着,文物是没有尊严的,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才是我们今天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的方向。   而我们所参观的乔家大院,它不仅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建筑上的最高造诣,它还是有温度的有底蕴有故事并由乔家人代代相承的人文精神。   它也是活着的。

 ~完~

 

  风铃草著《带着女儿去云端》,书价49.8元,此书十余万文字,四百多幅美图,有关青海\西藏\尼泊尔的大美风光,途中故事,风土人情,心灵感悟,更有途中和女儿在一起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相依相伴,母女温情,总有一点,能打动您,值得您购买、品读。   宜昌新华书店\西陵书香微店有售   风铃草(有售)月润风铃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ycjy/4504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