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妙宝
?????????????????????????????
未生者当生
??????????????????????????
已生勿退失
??????????????????????????
辗转益增长
一、观清净心
(一)明观圆满。
1、刹土圆满:将听课的地方观想为清净刹土;
2、眷属圆满:将一起听课的人观想为菩萨或金刚勇士勇母;
3、上师圆满:将传法上师观为本尊。
(二)观想原理:自性清净。
(三)观想功德。
观修好的人,短短一节课也会有极大收获,所得的加持跟其他课完全不同,法义完全融入自心。
二、阿罗汉、菩萨依旧要感受前世业力的果报
(一)公案内容。
1、阿罗汉公案。
(1)目犍连尊者因前世对母亲心生恶念,口出恶语,感得即使成为阿罗汉后,依旧感受被外道殴打至血肉模糊的果报。
(2)日瓦德比丘因前世诬陷致使一独觉入狱六天感得今世被人诬陷入狱六个月。
2、菩萨受报。
龙猛菩萨因往昔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果报没有彻底清净,使得具力太子可以用吉祥草割下龙猛菩萨的头颅。
(二)教诫意义。
1、因果不虚。
(1)马胜比丘:“非山非海中,无有地方所,亦不在空里,能避于先业。如影随人去,无有安住者,善恶业不亡,无上尊所说。”
(2)《佛说兴起行经》:“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恶事,此行还归身,终不朽败亡。”
(3)《别译杂阿含经》:“譬如下种子,随种得果报,汝今种苦子,后必还自受。”
2、不谨慎取舍则唯有黑暗处可去。
(1)《诸法集要经》:“愚夫无正见,不达罪福相,循环三有中,唯苦为己有。”
(2)《贤愚经》:“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3、当励力忏悔往昔所造罪业。
寂天菩萨:“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4、警惕父母、三宝等殊胜对境。
(三)遣疑。
1、邪见1: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
驳斥:轮回也是一种显现,没吃饭会饿也是一种显现,痛苦也是一种显现,在这样的显现面前,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2、邪见2: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
驳斥:尽管一切法是空性的,但我们没有圣者的境界,圣者都要感受因果业报,我们也一定会受到因果支配的。
一、以清净心来保护自己的修行
(一)何为清净心?
1、听课的地方:观想为莲花生大士的刹土、观音菩萨的刹土或阿弥陀佛的刹土;
2、跟自己一起听课的人:都是具殊胜缘分的大乘根基者,全部是菩萨或金刚勇士勇母;
3、传法上师:观为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等……
4、所听闻的法:大乘法;
5、时间:本来常有相续轮。
(二)观清净心之理。
1、总说:
从自性清净来讲,万法均为清净的,并不是把本不清净的东西硬观为清净。
2、详说:
(1)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假如认为轮回本不清净,却非要把它观为清净,这就如同把装有呕吐物的瓶子,使劲观为清净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2)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的道理。例如,显宗《维摩诘经》就有具髻梵天的公案。
(3)《华严经》:“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4)《圆觉经》:“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5)智者大师:《摩诃止观》:“魔界即佛界。”
对分别念较重的人来讲,魔王波旬的世界不可能与佛陀的世界同日而语,然而在究竟义中,万法在胜义中远离戏论,世俗中是清净平等的。
(三)何者面前会显现此等清净之相。
下下较上上所见更为清净: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水,饿鬼看到的是脓血,旁生和人类看到的是能止渴的水,天人或持明者看到的是甘露,八地菩萨以上看到的是非常清净的一种光明,而佛陀看到的则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光明。
(四)凡夫人如此观想的功德和利益。
这五种清净观,如果你不能长期坚持,那在短短的听课期间,也要尽量观想。若能如此,一堂课的法义就会融入自心,所得的加持跟其他课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密乘的不共窍诀。
《入楞伽经》:“众生心涅槃,本性常清净。”
通过这种方式闻法,自相续肯定得到圆满加持。
二、分析因果显现和空性之间的关系
(一)错误的观点:“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
(二)分析显空之间的关系。
1、显现上因果不虚。
(1)对于圣者来说是一种显现。
A.阿罗汉:小乘佛经中常讲:假如给一位阿罗汉的右边用檀香水沐浴,左边用利刀去砍剁,对阿罗汉来说,左右二者都是一样的——对檀香水的沐浴没有贪心,对刀砍也没有嗔恨心,因为他内心中贪嗔烦恼已经从根本上断除了。
B.菩萨:对菩萨来说,若有人对他拳脚相加、恶口相骂,他不会把对方看做异己;若有人对他推崇备至、恭敬有加,他不会把对方视为知己。虽然外境不同,但因为内心如如不动,所以不会有感觉的差异。
(2)对于凡夫来说显现里依旧潜伏着轮回的种子。
轮回也是一种显现,没吃饭会饿也是一种显现,你遇到痛苦也是一种显现,在这样的显现面前,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2、空性不碍显现。
(1)单空≠真正的大空性;
“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此种观点,已经落入了断边,不是真正的佛教见解。
(2)真正的大空性:离戏空、明空双运。
A.空性是很高的境界:超越分别念的境界;
B.对于当下实执严重,尚未超越分别念的凡夫人来说:
a.见解上,要依止龙猛菩萨的空性无二见;而行为上,则应随学静命菩萨的小乘别解脱行为。
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也是这样的话,就会善空恶空黑法漫布,见解也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行为上始终有实执,见解也是如此的话,将会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从而在轮回中无有解脱之日。”
b.尽管一切法是空性的,但对我们而言,根本没有像目犍连那样的境界,既然目犍连都难逃因果,那我们会不会受因果支配呢?肯定会。
一、视师如佛在细微处
(一)原文:
也有论典中说,目犍连前世对父母都产生恶念恶语,从而招致了如此恶果。但我看《毗奈耶杂事》中讲的是“母亲”,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这个公案时,也是说对“母亲”不恭敬而成熟的果报。
(二)佛陀的功德。
1、总说:断证功德圆满的三身无别。
2、详说:
(1)法身的功德。
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二十一种无漏法的自性。
(2)色身的功德。
A.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a.报身:在清净者的面前,依靠佛陀的自性大悲、愿力以及所化十地菩萨们的福德力,而显现具五决定的报身;
b.化身: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依靠受用圆满身的发愿力和所化众生善法增上福德力,显现佛陀殊胜化身。
B.语:具足六十梵音;
C.意:具足智悲力的功德。
a.智:现量照见轮涅诸法的法性,这是如所有智;互不混淆现量照见世俗有法的万事万物,如同湿的庵摩罗果放在手掌中一样,这是尽所有智;
b.悲:昼夜六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zpjs/4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