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在禅修中心,早斋时刻,人们会先带着感恩心与惜福心供养三宝,之后,便共诵上面的《食粥偈》。
清新而充满觉知的一天,就由这一碗粥开始了。
吃一碗粥,念一个人为何禅修者的一日由粥开启呢?
清淡易入口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在斋堂里,吃粥最初的缘起,是源于佛教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作为释迦族的王子,想要追求真正解脱生老病死真理之道,于是舍弃王位,踏上修行之路。
悉达多在尼连河畔修持了六年苦行。最初的两年中,他每天只进食一粒米,中间两年里,每天只进食一粒芝麻,最后两年里,每天只进食水,为了证悟真理而如是修持等持。经过六年苦行,他的身体已经枯瘦如柴,走路都非常的艰辛。此时此刻他想到,如果以我这样的一种虚弱的状态,很难证悟真理。
因为因缘果报成熟,这时悉达多遇到了婆罗门女妙生,并接受了她所供养的以五百黄牛乳提炼的醍醐。享用以后,悉达多的身体变得像纯金一般,随后起身前往金刚座,安住在吉祥草的坐垫上,立下誓言:“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悉达多在印度金刚座安住于三摩地中,初夜时降伏魔军,午夜时住于等持,黎明时分,觉悟了世间万法的真相,证得了菩提果位,成为世尊释迦牟尼佛。佛陀证悟的那一日,便是腊月初八。这也是腊八粥的由来了。
所以,粥,对于修禅之人,总有着一分特殊的意义。
(想了解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欢迎点击→原创漫画
十二相成道,带你了解释迦牟尼佛的生平)
一碗粥,十种利关于粥,除了腊八,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佛陀时代,很多修行人经过一夜的修行,身体寒冷,没有力量。于是佛陀的弟子阿难陀在早上供养众比丘僧众粥食。在受用粥食之后,修行者们增加了热量体能,非常舒畅。当时,佛陀就讲到了粥有十种利益。
是哪十种利益呢?
一是资色,资益身躯,颜容丰盛。
二是增力,补益衰弱,增长气力。
三是益寿,补养元气,寿算增益。
四是安乐,清净柔软,食则安乐。
五是辞清,气无凝滞,辞辩清扬。
六是辩说,滋润喉舌,论议无碍。
七消宿食,温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是除风,调和通利,风气消除。
九是除饥,适充口腹,饥馁顿除。
十是消渴,喉舌沾润,干渴随消。
所以最如法的粥食,实际上它是非常的润滑,并且很稀柔,会让我们排除身体的垃圾,得以充分吸收滋养,达到这样一个功效。
所以当时佛陀就讲到,比丘早上可以食粥,粥有十种利益,可以让我们行人获得身康体健,这就是早上吃粥的一个缘起故事。
希望我们多多去了解一些健康饮食,了解我们应该怎么样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素食营养新陈代谢,获得荣光泛焕发这样的一种结果。
粥,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行既然是禅者,那么在吃粥时、行走时,也常应不离正知正念,保持一种觉知。
吃粥之时,不妨慢慢地品味。觉知自己的嘴巴咬了什么样的食物,食物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样的。
走路的时候,也体会一下每走的一步路,脚尖抬起、脚跟抬起,它是怎么样能够感受到地上的石子和软硬程度。
在做动中禅的时候,也去体会在每一个动作的举手投足当中,自己的心安住于当下,去体验每一分每一秒的觉知。
如此,一粥一饭,时时刻刻里,都有了禅。
(部分内容选自班雅苑“早斋开示”)
听打整理/圆光光
文字编辑/圆圈圈
排版/圆圈圈
录音/圆咚咚
推荐阅读
原创漫画
十二相成道,带你了解释迦牟尼佛的生平
一粥一饭亦有禅
让我们的早餐明媚起来吧!
琴禅一味
禅师教您弹古琴20:《仙翁操》的教学及演示(课程圆满)
禅修大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zpjs/4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