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功用主治 > 正文 > 正文

学习笔记加行第六十九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 13:05:00

?????????????????????????????

菩提心妙宝

?????????????????????????????

未生者当生

??????????????????????????

已生勿退失

??????????????????????????

辗转益增长

科判坐标

甲二、所讲之法;乙一、共同外前行;丙四、因果不虚;丁一、所断之不善业;丁二、应行之善业;丁三、一切为业之自性

课前开示

一、发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众生听课。

二、观清净心

(一)明观圆满:

1、刹土圆满:将听课的地方观想为清净刹土;

2、眷属圆满:将一起听课的人观想为菩萨或金刚勇士勇母;

3、上师圆满:将传法上师观为本尊。

(二)观想原理:自性清净。

(三)观想功德:观修好的人,短短一节课也会有极大收获,所得的加持跟其他课完全不同,法义完全融入自心。

一切为业之自性

阿罗汉亦受业报

(一)目犍连尊者公案。

1、公案内容。

外道本师饮光能圆因生前为他人演说邪教,死后堕入地狱感受苦果,委托舍利子尊者和目犍连尊者规劝自宗弟子舍弃自宗归顺佛教。舍利子尊者规劝后,因没有前世业缘,外道没有听懂。目犍连尊者规劝外道弟子后遭到外道殴打,且尊者当时由于业力现前,无法作任何变化,被打得血肉模糊。

2、佛说因缘。

(1)出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2)因缘:目犍连尊者前世因偏袒媳妇对自己母亲心生恶念,口出恶语。

(3)因果不虚之理:马胜比丘:“非山非海中,无有地方所,亦不在空里,能避于先业。如影随人去,无有安住者,善恶业不亡,无上尊所说。”

3、思维教诫。

(1)警惕特殊对境而行:父母是非常严厉的对境,以父母为对境造业,果报十分可怕。

(2)世俗谛的法尔理:无论相信不相信,因果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教证:

《诸法集要经》:“愚夫无正见,不达罪福相,循环三有中,唯苦为己有。”

释义:愚夫由于没有正见,根本不明白哪些是罪、哪些是福,以至于在三界轮回中一直不断循环、饱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3)教诫行持。

A.见:取舍因果非常关键。

对治方法:打好基础,修学前行的因果基础,再三思维。

B.行:对殊胜对境做好事,功德不可思议;反之果报绝对会无欺成熟。

(二)日瓦德比丘煮法衣公案。

1、版本一。

(1)公案内容:日瓦德比丘煮法衣变牛肉,被丢牛者当成偷盗者遭牢狱之灾,后虽摆脱罪名却仍感受六月牢狱之苦。

(2)业报因缘:前世自己诬陷使入定独觉入狱六天。

2、版本二。

(1)出处:汉地《杂宝藏经》。

(2)公案内容:离越阿罗汉煮法衣变牛皮被关监狱十二年。

(3)业报因缘:往昔丢牛后于一日一夜中诬陷独觉偷了自己的牛。

(三)遣疑。

1、邪见一: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

驳斥:轮回也是一种显现,没吃饭会饿也是一种显现,痛苦也是一种显现,在这样的显现面前,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2、邪见二: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

驳斥:尽管一切法是空性的,但我们没有圣者的境界,圣者都要感受因果业报,我们也一定会受到因果支配的。

(四)总结:谨慎抉择因果。

1、世间智愚差别。

(1)教证:“愚夫乐作罪,智者心常怖,由具彼正慧,见诸恶险难。”

释义:愚夫喜欢遭罪,智者却对此心怀畏惧,因为智者具有因果正见的智慧,完全能看到遭恶业的危险性。

(2)思维意义:

A.愚昧无知,没有因果正见或者因果见解不深,比较容易造罪。

B.思维对治:树立因果正见。

菩萨亦受业报

(一)龙猛菩萨布施头颅公案。

1、公案内容:魔王波旬投生为具力太子向龙猛菩萨索要头颅,龙猛菩萨为利益众生且慑服魔王波旬,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因自身已经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头颅无法被兵器砍下。后因往昔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果报没有彻底清净,具力太子用吉祥草割下了龙猛菩萨的头颅。

2、公案意义:虽为一地菩萨,但其圆寂也与前世业力有关

3、教诫思修。

(1)总结:不论遭遇什么,都跟前世摆脱不了关系,不要认为别人不对,应该知道是自己的错。

A.学院事例:学院堪布翻车差点丧命却提醒旁人不要惩罚司机的事例。

B.世间反例:就算别人根本没错,错在自己,也一定要找别人算账。

(2)教证:

《佛说兴起行经》:“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恶事,此行还归身,终不朽败亡。”

释义:世间人所作的任何行为,善也好、恶也好,终究果报会归于自身,始终不会虚耗。

总结教诫

(一)思维意义。

1、现状:圣者尚且要感受业力的果报,我们所造的罪业不计其数,不知何时才能解脱,可能连脱离恶趣都很困难。

2、原理:如同农民播种,播下什么就会成熟什么。

教证:《别译杂阿含经》:“譬如下种子,随种得果报,汝今种苦子,后必还自受。”

3、教诫行持:谨慎抉择因果,即使是微小的罪业也要竭尽全力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的成办。如果没有从小处着手,那么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一点点无关痛痒。

教言:

寂天菩萨:“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贤愚经》:“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

4、忏前戒后:了知造罪是特别不好的行为,尽心尽力的舍弃,控制不住自己也不能肆意妄为,要再三忏悔。

(二)总结:一切都与业力有关。

1、曾有个高僧在讲法时说:“这世界是业的世界,既然我们今生很短暂、来世很漫长,就一定要为来世造些善业。”

2、反观自己对于因果的看法及重视程度,重新选择自己未来的路。

往期回顾

#学习笔记|加行第六十八课

#学习笔记|加行第六十七课

#学习笔记|加行第六十六课

#学习笔记|加行第六十五课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gyzz/45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