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化学成份 > 正文 > 正文

万法根源之因果佛子行三十七颂第七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1 12:29:07
白癜风临床治疗 http://www.mxxshi.com/yxb/lcbx/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七课

普巴诚林上师传讲

年9月5日

佛说难忍恶趣苦,

皆为恶业之果报,

是故纵遇生命难,

永不造罪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

无著菩萨著

上师念祈祷文

今天我们讲《佛子行》的正行部分,之前讲的是前行。

讲课之前我们要发菩提心,这个非常重要,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要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在佛教中,有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三种。今天为什么要先讲下士道?因为下世道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

我们学佛的目的有千万种,但是总体归纳起来就是这三种学佛的目标。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当中按照下、中、上的次第来宣讲。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这句颂词主要是讲因果正见。

释迦牟尼佛说,三恶趣的痛苦是由恶业的果报导致的。

不仅地狱道、恶鬼道、旁生道的众生,就连我们人间一切痛苦的来源都是造恶业导致的。

很多时候我们生病,就连小小的头痛,背后都是因果的关系。如果你完全没有业障,一切就会很顺利,连小小头痛也不会有。那么,无始以来造下那么多的罪业,因果不虚的道理肯定要感受痛苦的果报。

下士道的目标就是,虽然我也获得人身,但是惧怕三恶趣的痛苦,即使作为人也不想感受贫穷、痛苦,只想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他们希望下一辈子成为一个拥有财富、地位、家庭、相貌等各方面都优秀圆满的人,为了这样的目标而学佛,而行持善法。

下士道的条件是什么呢?他们相信因果、相信轮回。

他们的行为是什么呢?尽量的断恶行善。比如不杀生、至少接受一条戒律、捐献随喜等等。

下士道的目标是短暂的,只希望今生后世能成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并没有超越轮回。

每个人都必须有因果正见,特别是我们学佛修行人,如果你没有因果正见,学习任何佛法就无从谈起。

我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告诉别人因果的道理,比如有人对因果有疑惑或者不相信。你要把因果的道理告诉他,为什么呢?

从自利的角度,如果你自己没有对前世后世轮回、因果规律这些产生定解,慢慢你的信心就会退失了。

比如,你自己对于前世后世的轮回过程是怎样的?因果是怎样产生的?因果规律是怎样的?这些都不了知,只是我学佛听到就相信了而已,这时候如果你身边有邪见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影响退失的。

所以学佛的基础一定要打好,因果、轮回的正见就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从利他的角度,如果这个世上多一个人相信因果,他就会少造很多的罪业,这个世界就会更加和平、美好。

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都离不开因果。你们去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无因缘而生的事物?

绝对找不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比如说,夏天盛开的花,它是由种子、空气、水、阳光等等因缘而产生的。种地的人也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获,这也是因果规律。山河大地、春夏秋冬等等都是因果的循环。这就是物质的因果规律。

在生活当中有些人从小就生病;有些人一生都过得很痛苦;有些人一生都过得非常顺利;有些人并没有付出很多的努力就能获得富足的收入;而有些人辛辛苦苦的劳碌一辈子也赚不了多少的钱,即使有一点也很快就花费完了。

这些怎么会是无因无缘的呢?

精神世界的因果是由心决定的。比如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事情做了以后,表面上看没留下什么痕迹,很多人就没有因果的观念,但是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已经播下了一个恶的能量。

这个恶的种子在我们心的最深层面——阿赖耶识当中。当这个恶的种子成熟以后,就会产生果报。如果在生活当中感受到了恶的果报,然后我们放生、供养三宝、布施、持戒等一些善业就能改变缘。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梵文,也叫藏识,汉传佛教叫藏识。当你阿赖耶识当中储存了善的种子,善的能量具足以后就会成熟果报,比如身体健康、生活中事事顺利等。

以前我们得了一个小病时,不明白这就是恶的能量储存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因缘成熟导致的生病结果。

善恶的因果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治病吃药的时候,一开始不会马上有效果,但是经过时间身体慢慢就改善好起来。

同样的道理,善的能量会积累福德让你往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恶的能量会引导你继续往恶的方向。

即使你死亡以后在下一辈子,阿赖耶识也不会动摇。所有众生都是一样的,生生世世也不会动摇阿赖耶识的因果种子。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注意善恶的因果。

善恶是什么呢?它主要在心,不在外在形象。

贪嗔痴慢疑的心导致的恶念就是恶,相反的就是善。

宗喀巴大师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地”是什么呢,就是佛教当中的一地到十地。“道”就是我们佛教当中的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心若善良,出世间的五道十地会顺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这些,反而可能堕入三恶趣。所以,解脱与沉沦完全依赖于自心,我们一定要精进修持善心。

外在形象的磕头、烧香等,内心却有恶心,也是没有太大的功德。所以,善恶在于你的心念。

在《功德藏》当中说:“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如果树根是药,它长出来的枝芽也有药效,如果树根是毒,它长出来的枝芽也是有毒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心善你的行为也会向善,心恶你的行为就会向恶。

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善与恶的差别在于你的发心,而不是形象上来区分的。

比如说,一个人磕了个头,另一个人磕了0个头。他们的功德不是以数量来区分的,如果磕个头的人发心善良,另一个人心怀恶心,那么这位发心善良的人功德大。

又比如,一个人建了一座佛塔,另一个人做了一个擦擦,擦擦就是泥巴做的小小佛像。

他们的功德也是由善恶的发心来区分的。

因此,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心。

心是很细微的,有些人很会说话,也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要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不是纯粹的利他?是不是善良的发心?还是为了利益自己,或者增加了执着?

如果对自己的道友有嫉妒心,有很多的争论,有很多的分别心这个人学习好,那个人和上师关系好,这样即使做再多也没有很大的功德。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贤善的人格是基础。

善良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来源。而心恶是损坏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根源。

调整自心非常重要。

释迦牟尼佛是印度的一个太子,出家以后他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心,禅修,除了修行以外,并没有建佛像、建寺庙、修很多的佛塔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心的修行才是关键的,而不是外在形象。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只有善恶跟随我们,其余没有任何东西能带走。

《教王经》中说“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释迦牟尼佛对国王说,我们趋入死亡时,在世间一切努力的财富、亲人任何东西都无法带走。只有业力如同你的影子一样,走到哪里影子就跟随到哪里。同样的道理,你的善恶业在今生或者下辈子也好,是不会离开你的。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死亡时候没办法带走一毛钱,没有办法带走一个家人,还有这个世界一切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当你的灵魂走到下一辈子的轮回,跟随你的就是阿赖耶识当中的善恶业。

善恶业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百业经》当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阿赖耶识当中的善恶业,有些是很久以后才会成熟,一百劫也不会毁灭的,而因缘聚合时,这个果报必定成熟。

《功德藏》当中说“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时,因缘聚合定现前。”飞鸟在高空时,虽然我们看不到它的影子,但是鸟儿落在地上时,必定会看到影子。飞鸟在高空时看不到影子不代表它的影子不存在。

同样的,我们的善恶业虽然藏在阿赖耶识当中看不到,但是因缘聚合时就一定会成熟这个果报的,不会有丝毫的错乱。

如果不重视因果,即使其他事情做得再好,从根本上已经坏失了。

如果相续当中的恶业逐渐减少,痛苦也会随之减少。

从前印度有一个乐行国王,他的太子有一天收到母亲送的非常好的衣服。太子说:“我还是等以后继承王位时再穿吧,现在不舍得穿。”

母亲说:“你好像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国王的寿命和龙树菩萨的寿命是一位一体的,而龙树菩萨已经获得寿命的自在,他永远不会圆寂的。所以你的父亲也永远不会死亡,你就没有登上王位的机会了。”

太子问:“有没有办法呢?”

他母亲又说:“龙树菩萨是一位非常慈悲的菩萨,你向他要头颅,他肯定会给你的。”

于是,太子向龙树菩萨要他的头颅。

龙树菩萨同意了。太子的宝剑挥向龙树菩萨时却像挥向虚空一般,无法砍下任何东西。

龙树菩萨说:“我的罪业已清净所以你没办法砍到我,但是我曾经割吉祥草的时候伤害过虫子的生命,你可以用吉祥草割下我的头颅。”

结果,太子用吉祥草一碰到龙树菩萨的头就掉了下来。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业力没有完全清净,待因缘成熟时,即使是龙树菩萨这么伟大的菩萨也要感受果报。

所以,我们一定要忏悔自己罪业。有智慧的人,如果造下罪业,立即知道忏悔。愚笨的人造下恶业不去忏悔,只会增加更多的恶业。

释迦牟尼佛也赞叹两种人:

一种是从来不造罪的人。第二种是虽然造了业,却忏悔清净的人。

无始以来,我们生生世世记得不记得的罪业,可以通过金刚萨埵心咒、三十五佛忏悔文、其他佛的心咒、圣号、闻思修行各种的方法忏悔罪业。

如果忏悔清净,很多事情就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忏悔,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生邪见,认为因果不存在,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从来没做过坏事,却没有好报。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你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

《俱舍论》当中,因果报应根据时间角度有四种:现报、身报、后报、不定报。

什么是现报呢?

今生造了非常大的业,今生必须感受的果报。比如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杀生或者供养了戒律清净的僧众、菩萨等这些殊胜的对境,又比如发了真实菩提心来摄持的善业,这些今生必定会果报现前的。

什么是身报呢?

就是造了善恶业,果报下辈子必定成熟,而今生不一定现前。比如你造的恶业没有很严厉的对镜,不是非常严重,或者奉献爱心做慈善等善业,这些善恶的能量下辈子就会成熟。

什么是后报呢?

由于我们善恶业的力量不大,受报的时间不一定,但是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报。也许一百年、一千年后才现前,这个是要依靠因缘聚合才知道什么时候成熟果报。

什么是不定报呢?

非常微弱的善恶业力,非常微弱的因缘,导致果报不一定成熟。

所以,我们知道了这四种因果规律以后,就明白了为什么“好人现在没好报。”如果你今生感受到很多的不如意,就是前世或者多世以前造下恶业的果报现前了。

比如僧众是非常大的对镜,如果供养僧众、建佛塔、寺庙缘殊胜的对镜这些功德就会今生现报。发了真实的菩提心所行持善法也是会今生现报的。

就像我们看到的水果,有些几个月就可以成熟,有些需要一两年才成熟。

简单的因果道理讲了,如果要甚深全面的给你们讲可能二十几天也讲不完,你们可以参考一下书本。

因果正见、依止善知识、皈依这些方面非常非常重要,是学佛的基础,我一定要给你们讲得广一些,后面大乘菩萨的行为我们可以稍微讲快一点。

今天我要传《佛子行》给你们,讲课就讲到这里。

我曾经在法王如意宝跟前得到过很多次《佛子行》传承,其他上师比如得巴上师、丹贝旺旭仁波切、慈诚罗珠堪布、齐美仁真堪布,我也在他们面前得到过很多很多《佛子行》的传承。

法王如意宝这么伟大的上师都传承、讲课了一百五十多次《佛子行》,我们一般的人更加需要认真学习《佛子行》。

法王的传承是藏传佛教当中很多殊胜的传承都聚集了。所以,我们这个传承是非常圆满的,今天给大家传一下。

上师念《佛子行》传承。

《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安排

时间:每周四晚上8:00

我的见如天空般广阔

我的行如面粉般细微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2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