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吉祥草 > 吉祥草化学成份 > 正文 > 正文

第一眼马踏湖苇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17:10:28

湖汊交织,溪桥渔浦,推窗见荷,入梦听蛙……翩动的是江南婉约妩媚、柔美俊雅的婀娜风姿。

芦荡飞雪,蓑翁冰钓,皎霜酷淞,冷月寒波……渲染的是北国凝重庄肃、萧飒凛冽的冷峻景像。

这就是,齐韵水乡、风情湿地——马踏湖。

立冬之日割苇子。

因了这丰硕的收获,尽管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虽似节非节,但在马踏湖人的意识中,却远胜过任何节庆,显得是那么的庄重而有分量。

湖区人习惯用“秋”来指代一年中的每个收获季节。麦收被称为过“麦秋”,秋收被称为过“大秋”,而这收割芦苇,便自然被称之为过“苇秋”了。

三个“麦秋”不如一个“大秋”长,而三个“大秋”不如一个“苇秋”忙。收割芦苇之时,男女老幼齐上阵,收割,打捆,搬抗,舟运,码垛,抽选,是依序而生的一条龙作业,只忙得披星戴月连轴转,三顿饭食在湖洼。

在漫长的自然经济年代里,芦苇即是马踏湖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维系生计的重要财源。芦苇的歉或丰,决定着湖民百姓家道年景的贫困或富足。因此,世代的湖区人,便将湖中生长的芦苇敬称为朝天草。

芦苇对人也无所求,更无需任何管护,只要获有一点儿立足的水土,且无论瘠贫膏腴,数米之长的根鞭即由节处萌芽成锥,自会勃发旺长起来,渐自茂密成漫无边际的禾草森林,换来了这一方水土的富庶丰饶。

这马踏湖的芦苇,可真称得起是衔祥寓瑞的吉祥草。

“开镰——啰!”汉子们像进入阵地的将士,尽可大搂的臂揽苇束入怀,挥舞起刀刃上闪着雪寒光亮的镰刀,随着声声不绝的“咔嚓”作响,高高的芦苇就齐刷刷垂倒在肩头。

每割足了一大束子,就顺放在备好的条凳上,该打捆了,就于丫根、中腰、末梢处牢牢地刹捆上几道苇绺子,这俗称为“民治民”。把苇捆高举过头顶,摔到湖滩上,再蹬滚上三脚,不松懈,不散捆,依然滚圆直挺,这才不算是赖把式。

湖区的每一条如网般交织的河汊,这时都成了载运芦苇的运河航道。一只小小的木溜子,就能装载起码成山垛似的芦苇,然后在条条船道中各自排成长长的队列,追着空中的写意云朵,舟行垛移,向湖畔驶去。

那些善驾的村嫂湖姑,艺高胆大,把芦苇装载了个满满,直压得舟舷紧贴在了水皮上。开行时,脚底生根般站稳在舟尾,双腿始终把握着腰身用力的均衡,长长的竹篙有节奏的一撑一撑又一撑,尽管行速快捷,但整只溜子却不倾不斜不晃荡,稳稳滑行在碧澄澄的水面上,极有韵律地撞激起一串串银亮的声浪响花。

一根根竹蒿撑出了移动的风景,一只只溜子装载来了收获的喜悦。

  在起凤镇,生长着大片大片的天然芦苇,占地1万多亩。立冬时节,起凤镇的芦苇开始收割了。早晨6时左右,伴着浓浓的雾气,苇农们就撑着溜子、拿着镰刀、带着午饭结伴而来,开始一天的劳作。每人每天大概能收割1亩芦苇,即割即运,用溜子把芦苇送到岸边,大多数芦苇都会被等在岸边的“苇客”抢购一空。今年芦苇价格行情比往年要好,根据芦苇的质量,一亩地能多收入三五百元。价格的上涨,大大激发了苇农的收割热情。近日,淄博摄影家走进马踏湖,用镜头记录下苇秋——湖区人民这一传统收割芦苇的情景。(摄影报道/景广平高名扬陈建国李平张禾田华巩本忠成国栋李凯)

先来张大场面欣赏一下!(此图有点长,可以将手机横屏欣赏)

现在可以将手机竖过来,正常欣赏啦!

湖区万亩芦苇

带披肩

换行头

上工

现今,出工的大都是老年人

挥舞

扛苇子

撑船

老姊妹

你来我往

齐心合力

人机同割

装船

运输

送饭

外运

小息

卸船

女船工

觉得不错,请在底部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hxcf/42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祥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