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田家双
艾的别名艾草
即艾蒿。汉贾谊《治安策》:“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宋刘黻《又寄徐径畈吏部》:“元阳诏墨动天霞,喜到东都处士家。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明杨爵《端阳次联翁韵》:“龙舟扮出湘江恨,艾草还为人世芳。”明王守仁《艾草次胡少参韵》:“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艾蒿
草名,即艾。宋陈师道《河上》:“窥巢乌鹊竞,过雨艾蒿光。”宋陈造《次韵答阵梦锡》:“台合不无补衮手,付我五亩耘艾蒿。”宋张栻《送临武雷令》:“境静归岛雁,许空长艾蒿。”宋张栻《题曾氏山园十一咏》:“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元吴当《彭城守春旱祷雨》:“陋巷荒蛙黾,衡门拥艾蒿。”元周权《端午》:“河上人家插艾蒿,纷纷炊黍荐香醪。”明刘基《竹枝歌》:“斑竹冈头兰蕙死,黄茅垄上艾蒿多。”清曾习经《田间杂诗》:“墙阴过雨艾蒿光,隙地初无车马妨。”
艾萧
即艾蒿。宋魏了翁《过屈大夫清烈庙下》:“椒兰自昭质,不肯化艾萧。”宋余芑舒《岁寒山》:“岁寒老石尚干霄,松柏摧残只艾萧。”宋韩维《和子华见寄》:“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宋余芑舒《岁寒山》:“岁寒老石尚干霄,松柏摧残只艾萧。”宋李廌《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霜风陨高木,零落临艾萧。”明刘基《燕歌行》:“琼田瑶草芟刍荛,江蓠泽兰成艾萧。”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白蒿
草本植物,一名艾蒿。《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三国陆玑疏:“蘩,皤蒿,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食。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唐高适《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立马眺洪河,惊风吹白蒿。”唐刘言史《春过赵墟》:“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白蒿》:“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明何景明《大石关行》:“青狸苍兕朝对啼,白蒿黄云暮愁入。”清屈大均《广州北郊作》:“清明上巳争抛盏,十万蕃魂在白蒿。”
冰台
艾的别名。《尔雅·释草》:“艾,冰台。”郭璞注:“今艾蒿。”唐陈廷章《艾人赋》:“想在野之时,岂谓生无根柢;及得门之后,如其自有肝肠,列名号于冰台,载典常于《玉烛》。”另,冰井台的省称。晋陆翙《邺中记》:“金虎、冰井皆建安十八年建也。”南朝鲍照《凌烟楼铭》序:“臣闻凭飚荐响,唱微效长;垂波鉴景,功少致深。是以冰台筑乎魏邑,凤阁起于汉京。皆所以赞生通志,感悦幽情者也。”又,冰人,即媒人。《歧路灯》第二八回:“王春宇临行时,说道:‘我毕竟去与孔二亲家传个信去,叫他好往冠县捎书。’王氏道:‘不定行不行,传信儿也还不要紧。’春宇道:‘信儿是要传的,叫他先做准备,这里再央冰台订期。’”
草师婆
艾的异称。以艾拟人,因其能驱虫除邪治病而得名。宋陶谷《清异录·药谱》:“福德锦、吉祥草、草师婆,皆称艾也。”
福德锦
艾的别名。以其能入药治病,排除痛苦,故称。宋陶谷《清异录·药谱》:“福德锦、吉祥草、草师婆,皆称艾也。”
蒿艾
即艾蒿。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南史·恩幸传·纪僧真》:“僧真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唐贯休《秋末江行》:“天际霜雪作,水边蒿艾衰。”宋苏轼《浣溪沙》:“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清方文《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另,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唐韩愈《南山有高树行》:“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
吉祥草
艾的别名。宋陶谷《清异录·药谱》:“福德绵、吉祥草、草师婆,皆谓艾也。”宋释正觉《送鹿门宗席头》:“吉祥草织禅家供,一片琉璃滑无缝。”明袁宏道《惠山僧房短歌》:“山骨连墙粘碧筱,穴苔自种吉祥草。”另,佛经中传说释迦佛成道时吉祥童子所献之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诸天导引菩萨起行,离树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又,草名。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根和全草入药。
灸草
艾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艾)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蕲艾
蕲州所产的艾。宋江南雨《蕲艾》:“绝怜佳卉胜蒿莱,谁向山阳处处栽。赛罢龙舟日逾午,家家抱得碧条回。”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再用蕲艾,做薄褥覆于腰柱上,以御风寒。”
青艾
艾蒿。《宋史·外国传二·高丽》:“上巳日,以青艾染饼为盘羞之冠。”宋赵汝回《西湖重午作》:“像虎空悬殊青艾束,辟兵难望彩丝灵。”明邱云霄《端阳日天津》:“客路香蒲聊泛酒,故园青艾忆悬门。”明严嵩《顾山人寿诗》:“绿蒲青艾俱生色,岁岁开尊午日前。”明边贡《午日》:“睡起竹林温雅颂,绿蒲青艾晚撩人。”明沈周《端午漫书》:“青艾谁攻病,红葵他自妍。”清胤禛《午日》:“绿菖青艾绛纱囊,菰叶堆盘解粽香。”
香艾
指艾。元无名氏《十二月》:“五月曾齐唱,端午词,香艾插交枝。”
萧
艾的别名。《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周礼·甸师》:“共萧茅。”《说文》:“萧,艾蒿也。”
萧艾
艾蒿。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晋陶渊明《饮酒》:“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唐杜甫《种莴苣》:“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唐韩偓《偶题》:“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宋陈与义《墨戏》:“何须更待秋风至,萧艾从来不共春。”宋张炎《祝英台近》:“空谷饮甘露。一转花风,萧艾遽如许。”宋陆游《重午》:“世间各自有时节,萧艾着冠称道陵。”清方文《即事》:“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萧茅
艾的别名。宋韦骧《和孙叔康探梅二十八韵》:“先容为桃李,脱迹远萧茅。”宋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宋刘弇《莆田杂诗》:“雨露萧茅浃,乾坤燕雀微。”宋叶茵《投所知》:“堂留薇药谁知已,路长萧茅谩得春。”宋韦骧《和孙叔康探梅二十八韵》:“先容为桃李,脱迹远萧茅。”明袁凯《新治圃成》:“归来得萧茅,采撷聊自奉。”
野艾
艾的别名。南朝王寂《艾人》:“野艾乘时加束缚,奋髯嚼齿似能神。”宋陈允平《江村》:“野艾抽花碧,山茄带叶红。”宋孔平仲《戏承君》:“尽芟野艾栽修竹,更听虞弦奏九成。”宋周紫芝《重午日晚眺》:“野艾伤心碧,丛榴满意红。”明江源《松坎驿端午》:“青螺丹荔思吾土,野艾溪蒲非故乡。”清濮文暹《天中节舟次感怀》:“野艾山榴空自好,怜他风露满汀洲。”
野蒿
艾蒿的别名。唐许浑《骊山》:“贵妃没后巡游少,瓦落宫墙见野蒿。”唐温庭筠《送客偶作》:“石路荒凉接野蒿,西风吹马利如刀。”宋黄庭坚《次韵元礼春怀》:“久无长者回车辙,仲蔚门墙映野蒿。”宋辛弃疾《鹧鸪天》:“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明何景明《白帝城》:“永安亦在荒城里,玉殿凄凉空野蒿。”清厉鹗《普静寺》:“梁朝佐命齐家令,灯暗伽蓝长野蒿。”清徐昂发《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韵》:“东风倚棹木兰舠,旧时淮张剩野蒿。”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新浪博客网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xzjb/4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