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上师示现生病的时候,弟子们常有几种心态:第一,上师哪有什么病?有病的是弟子;第二,上师已证得果位,有病和无病都是弟子的心分别出来的;第三,弟子会很伤心,泪流满面。请问,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既要有悲心,又无实执?
上师答:首先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想导师有病还是无病?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思考的?这一点很重要。
一、面对外境的迁变,善观自己的内心
往昔几个和尚见到风吹幡动,于是开始辩论,有些说是幡在动,有些说不是幡在动,而是风在动。惠能大师见到后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若你们的心没动,谁知道外面的风和幡在动呢?所以,都是你们的心在动。
为什么要讲解这个公案呢?因为这是参禅,是一种从修行的角度了解、看待现象的方式。修行是为了清净自己的内心,如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就是讲解调伏自己的内心,消尽自己的烦恼,通常所用的方式有三种——小乘断除,大乘转变,密宗运用。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呢?就看哪一种对自己的利益更大。
比如,当一位尊者呈现生病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觉得他就是病了,有些人觉得他可能没病。这时候反过来看看自己的内心,哪种认知对你的信心起到最大的作用,那就站在那个角度去思考。否则,有病还是没病,说来说去而不观待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在外面看见乞丐,常有人问:他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无论他真假,如果你生起慈悲心,就布施他一点钱物;生不起慈悲心,也不要管他是真是假,你走你的路就好了。那个乞丐跪在路边,只是希望能多乞讨一些,但并没有强求你给他,所以你也不要非议伤害他,井水不犯河水最好。
二、从信心的角度,必须依没有染污的信心观待上师
很多人都在想上师到底是有病还是无病。从个人信心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观照一切尊者都是清净的,如果自己的信心有一点点玷污,那么,即使祈祷上师也得不到圆满的加持!
喇嘛龙多年迈之时,为了方便堪布昂琼拉着他站起来,在腰上系了一条长长的带子,喇嘛龙多要起来的时候,就叫堪布昂琼:“你拉一下我的尾巴。”久而久之,堪布昂琼也形成了习惯,每次都会说“拉一下您的尾巴”。后来喇嘛龙多对堪布昂琼说:“你这么说是因为我说话的习惯影响到你,但是我作为你的导师,你这样称呼是不如法的。”
我们依止导师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圆满的加持,所以信心永远不能有玷污,这是特定的!只要具足信心,上师无论怎么显现,永远不会玷污我们的心性。
三、从缘起的角度,上师的一切显现皆为利益众生
从缘起的角度当中,无论上师是生病还是吃药,都是在显现中为我们提示因果不虚的现象。
往昔释迦牟尼佛成就以后,有一天他说头痛,原因是那一天释迦族正在遭受灾难:一个魔王带领两个大臣和众多士兵,杀了很多很多释迦族人。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同时感到头痛?当时释迦牟尼佛说:“今天被杀的这些释迦族人以前是渔民,一次出海捕到一条很大的鱼、两条较大的鱼以及很多小鱼。他们把这条大鱼拉上岸拴在一个木桩上,小孩子们淘气围着它玩。当时我也拿了个木棍,在大鱼的头上敲打过两下,就是这个因缘导致我今天头痛。若我现在没有成佛,可能也要承受被杀的果报。”
为什么佛陀已经成就还要示现感受这个果报呢?这就是告诫后代弟子:因果的道理不仅仅是用口说来诠释,还会呈现不同的形象来演示。所以,我们可以站在这样的立场上观待,导师们示现的种种形象就是为了诠释因果不虚这一真理。
现前我们正在学习无常,同样,导师们不仅通过讲法为我们诠释无常的真理,也会从显现上告诉我们什么是无常。如果我们能这样观待导师的种种显现,则既不会玷污自己的信心,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理解缘起法的真理,我想这样可能是最好的。
喇嘛仁波切说,他有一位上师,叫做亚珍晋美多吉,在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里,被关进监狱,每天和狱友们一起接受批斗。后来,亚珍晋美多吉被打得站不起来,但还是每天被放进背篓里,背到会场接受批斗。
一天早上,他对一位狱友说:“我今天可能要走了。”当时那位狱友对他的信心非常大,劝说道:“您确实受了很多苦,但我相信再坚持一下,可能会好很多,您为什么一定要圆寂呢?”
亚珍晋美多吉说:“我不是受不了批斗的苦而圆寂,而是最近当地可能会发生一场非常大的瘟疫,如果不尽快消除病魔,可能会死很多很多人,眼下我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免除这场灾难。”
不懂这些道理的人可能不理解:哎!这位导师怎么好好的就示现涅槃啦?但是我们在信心不迁变的前提之下,从缘起的角度,知道无论导师们呈现什么形象,一切游舞都是为了度化众生,那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往昔释迦牟尼佛示现过头痛,示现过被一根木刺刺伤脚底涌泉穴,龙树菩萨也示现被一根吉祥草割断脖子而圆寂。很多很多具备高尚智慧和圆满见解的高僧大德,最终都示现各种显现,目的就是给后代弟子们诠释因果不虚的真理,告诫我们抉择因果要细致更细致!
当我身体非常不好的时候,也有弟子说:“上师哪有病!”一听这话,我可烦恼得不得了:“我已经痛得这样,折磨到这个地步,你还雪上加霜,说我没有病,你到底存着什么心?”当然这是开玩笑。
面对真正的导师,弟子应该有、也必须要有这样的信心:导师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叫做缘起!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我们站在这个角度认识是最圆满的。
四、成就者示现种种不同形象是为了相应不同众生的需求
无论在雪域高地还是在汉地,很多高僧大德圆寂时呈现各种不可思议的显现:有的身体完全没有留下,称之为虹光身;有的身体逐渐变小,有的变大等等。但有些高僧大德圆寂后,却像常人一样身体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面对这样的显现,人们不禁疑惑:依很多高僧大德的授记和这位导师生前的实证见解等,他的功德应该非常圆满,为什么涅槃时没有呈现一些奇迹的显现呢?我想有这样的疑惑,说明我们还不懂一个真正的成就者是怎样度化众生的。
成就者来自于佛菩萨的化身,他在世时以种种事业度化众生,涅槃时也会相应众生的需求而呈现不同的形象。喇嘛仁波切曾经说:“一位成就佛果并呈现不同化身者,圆寂时无论是呈现虹光身,还是留下身体,一切都是为了度化众生。”
细致观待,无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圆寂时并没有呈现虹光身。如果佛陀呈现虹光身,世上能有那么多佛陀的舍利塔吗?若是没有这些舍利塔,佛陀圆寂至今两千五百多年来,人们凭借舍利塔而对佛陀心生敬信的事业,又从何做起呢?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圆寂时,也没有呈现虹光身,他的法体留在世上大约一个月,一百多万人在上师法体前立誓而成办无量积资净障的事业!若是上师当时呈现虹光身,一百多万人能创造这个善行吗?
所以,一切成就者在众生面前,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有些需要以虹光身的形式来度化,成就者就显示虹光身;有些需要依靠形象来度化,成就者就不示现虹光身,而留下法体、舍利子等有形的形象来度化众生。如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也是以这样的示现,来度化相应的众生。
总之,成就者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健康或生病,住世或圆寂,圆寂示现虹光身或留下法体……都是为了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种种示现都是根据众生的需求显现的,不同显现之间没有丝毫之区别!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心去修法,必定能迅速消尽自己的烦恼,成办解脱。
五、如何看待荼毗舍利子
在汉地,很多人看一位修行者是否成就,就看他圆寂后能不能烧出舍利子,或者他的法体是否缩小等等,仅凭借这个来衡量修行者的见解高低。其实,这是对成就者认识的误区。
舍利子分凡夫舍利子和圣者舍利子,所以以前喇嘛仁波切曾经说过,有舍利子并不代表成就。雪域高地有些地方也用火葬,凡夫死后烧出舍利子的太多啦!现在汉地的很多法师圆寂后,为什么不送火葬场用电烧呢?因为舍利子也是四大形成的,用电烧的温度太高,舍利子也会烧成灰。所以往昔众多教言中说:“欲求舍利子者,荼毗时要用一般的木材来烧。”
但无论烧的火温度有多高,法体还会留下一种非常非常坚硬,外形像舍利子、佛菩萨或者其它形状的物质,称之为坚固子。坚固子是法身的一种显相,不是四大和合显现的形象,所以四大永远毁灭不了它。这是一个真正成就者的象征,一般凡夫绝不会有这种显现,这是特定的!所以判断一位导师是否具德,不是看他死后能不能烧出舍利子,而应该以他的信心、慈悲心和出离心是否圆满来判断。
同样,观察自己是否有一些修证,也要观察自己的三大功德是否增上,而不是看能不能烧出一些舍利子。如果以烧出舍利子为证悟的象征,那没死之前怎么印证成就呢?难道要从身体割一块肉下来烧一烧,看看能不能烧出舍利子?这真的很可笑!
网上还有很多更荒谬的说法,说所谓的舍利子是来自于身体内的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等,结石越多的人烧出的舍利子就越多。如果真是这样,医院里有那么多结石标本,拿来烧烧看能烧出舍利子吗?世间凭借自己的想法而胡说八道的太多了。
六、世间和出世间的区别在于净观
世间人的习惯是一切以自己为准则:我看得见的好就是好,我看得见的坏就是坏,却不知道在一切显现的背后,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复杂因缘。所以,今天看着好的,明天可能变成坏的,那这到底算好还是坏呢?恐怕自己也说不清。世间人就是这样,完全凭借自己当时的感觉来树立外境到底是这样,还是那样。所以,站在世间的角度,病就是病,那我们为什么要强加一个密意呢?如果不懂这样观照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意义又在何处,就会把生活与修行混杂在一起,难免产生很多观念上的碰撞。
要知道,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从轮回苦海之中获得解脱。那么漂泊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是不清净观。当我们把病认为是病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中已经掺杂了不清净的成分,这时候即便有一些信心,信心也已经有漏洞了。凭借有漏洞的信心,得到的加持必然是不圆满的。所以,为了从轮回中脱离,我们必须站在清净观的立场上观待一切,这是修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我们反复强调要站在信心的立场上观待导师一切显现的原因。
如果压根不懂这个道理,就会觉得净观导师生病很奇怪。但就像人无论喝水还是吃饭,都要往嘴里送一样,如果因为自己认知的局限,只知道喝水要用嘴,就会仅仅站在喝水的角度,看到往嘴里送东西就认为是在喝水。这样的理解必然有很多漏洞,因为喝水只能解渴,而进食才能饱肚子,所以两者决定不能混为一谈。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待导师示现生病,认为病就是病,那就站在了凡夫偏袒的立场上,是有很多漏洞的。
我们知道,轮回的根源是贪嗔痴烦恼,世间人站在贪嗔痴烦恼的基础上,永远在不净观当中漂泊,所以要遭受极大的痛苦。修行人即便现前仍有贪嗔痴烦恼的显现,但是有许多方式去对治它们,所以创造的结果是快乐。这两者永远不能混为一谈啊!如同水火难于相容般,世间人永久觉得出世间的做法不符合他的观念,而作为修行者,我们就是要打破世间庸俗的认知,树立出世间净观!
七、初行者应加强学习以遣除疑惑
喇嘛仁波切说,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做很多事情,先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行和如何去修行,等一系列条件成熟以后,再开始行动。否则,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疑问。
举个例子,现今世间人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开始讲解文明,而文明的根源是行善,而佛教也提倡行善,所以很多人认为:“我虽然没有什么信仰,但我也在行善,这与佛教的行善应该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两者有着天地悬隔之别!
看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同。好比两个人都是从高处往下跳,一个人没有保护措施,直接跳下去摔个半死;另一个人设置了很多保护措施,跳下去毫发无损。看似两个人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最终的结果大不一样!我们在修行之前所创造的一系列条件,就像从高处跳下的保护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不要伤害自己,所以,不能把这些混为一谈。
现今有些汉族弟子一进入佛门,什么都不顾及就开始效仿祖师大德的行为,到后来烦恼越来越重,比世间人更糟糕。所以很多藏族人问我:“难道修行真的需要这样吗?”
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传承祖师们,确实是一进入佛门,除了修法之外什么都不顾及,但他们是上等根机,即便后期遇到多少障碍,经历多少磨难,永远不会后悔。如今很多修行者也想模仿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但后面产生的却是一系列烦恼!
所以,我们应该实实在在,根据个人的条件去做相应的事情,这样永远不会招来更多的烦恼。完全不切实际的做法,最终招来的就是痛苦,这可不是我们趋入修行的初心啊!
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嗡班匝儿萨埵吽。
更多《甘露法语之禅定精要》内容请在柯日密咒洲网站“佛法答疑-禅定精要”栏目中下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iangcaoa.com/ycjy/4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