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又称浴佛节、灌佛会、华严会等等。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很多寺庙道场在如此神圣的节日里,会以香汤沐浴佛像,做法会庆祝,所以又叫浴佛节。浴佛的意义就是洗除我们贪、嗔、痴的污垢,净化我们的身、口、意,希望人心向善,社会清净安宁。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俗家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后世尊称为佛陀。释迦牟尼是佛的德号。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牟尼,翻作寂静,是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心地觉而不迷的意思。
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王子出身。他的父亲是当时迦毗罗卫国的国王。
他的母亲是摩耶夫人,来自于邻近的拘利国,是善觉王的妹妹。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结婚后,夫妻恩爱,可惜多年并未生育,大家都在盼望着太子的降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摩耶夫人梦到一头六牙白色大象降临到自己的房间,才有了身孕。印度女人有回家生孩子的传统,于是摩耶夫人就在众人的陪伴下,启程回老家天臂城,在途径开满鲜花的蓝毗尼园时,太子就降生了。
(白象入梦图)
太子出生七天后,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由他的姨母波闍波提夫人抚养成人。
悉达多太子天资聪明,心地善良,到十二岁时,就已经博学多才,无论学问还是武术,都已经出类拔萃,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十六岁时,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妻。作为太子,悉达多整日生活在宫廷之中,生活相当优越,可是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让他改变了人生观。
(太子与其妻图源于电影《释迦牟尼》)
太子久居宫中,想出外散散心,却在几次出外游玩的过程中,太子分别看到了人类衰老、生病、死亡的真实现状,这在宫中是看不到的。太子认识到没人能够逃避这些苦难,所以感觉很痛苦。后来遇到一位出家的修道人,太子就决心离开自己的王国和家人,也成为一个出家修道者,帮助一切众生以及自己解决生老病死的烦恼。
太子出家后,到处寻师访道,学会了很多修行的方法,经过六年的苦苦修行,身体变得枯瘦如柴,却始终不能从困惑迷茫中解脱出来,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烦恼的办法。这时悉达多太子认识到,自己的苦行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到尼连禅河洗去了在身上沉积六年的污垢,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恢复了体力。
太子来到一棵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铺地,作为金刚宝座,然后盘腿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入住禅定,经过七七四十九日,夜睹明星,豁然开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佛果,世称释迦牟尼佛,这棵毕钵罗树也被后人称为菩提树。
(释迦牟尼五弟子图)
悉达多太子成佛后,先去找净饭王为他派来的五位家臣,向他们传授了自己悟到的佛法,这是佛陀最早的弟子,称为“五比丘”,这是佛教最早的僧团,也是佛教成立的标志。从此释迦牟尼佛开始了他四十九年的弘法之路,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成为影响世界的人类导师。
记载释迦牟尼事迹的汉译佛典很多,如《过去现在因果经》《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中本起经》《佛本行经》《普曜经》《佛本行集经》《佛所行赞》《五分律·受戒犍度》《四分律·受戒犍度》,以及《释迦谱》《释迦氏谱》等;南传巴利文经典有《小部》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钻研上述列举的经典之作。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吗?
“如来”和“佛”都是对佛陀的称号,是佛陀十大称号中的两个。佛有十大称号,分别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大称号,都是用来对佛陀的尊称。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楞严经》里说的: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境虽心转,不为外物所动,便达到如来的境界。如来,指人的清净自性,真如自性。“佛”即世间大觉悟者,福慧两足尊,世间最有觉悟的人。
佛陀成道后,开始组建僧团,弘法利生。佛陀时期,佛法最为兴盛,愿意听闻佛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皈依佛门、听闻正法,成为佛弟子。佛陀最有名的十大弟子,其中以多闻著称的阿难尊者和以苦行第一著称的“大迦叶尊者”,是佛陀的左右两胁侍,我们一般在大雄宝殿看到的佛陀身边的两位侍者即是如此。
“释迦牟尼佛”的观像
释迦牟尼的身是金黄色的。他盘腿坐在月座上。右手放右膝上,作“伏地印”,其中指必需观为刚触得到佛陀所坐的月座。佛的左手作“定印”,手上面持着一个僧钵。释迦牟尼身穿三衣袈裟,具足了无见顶、眉间白毫等等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这些佛的特征。对这些一百一十二个佛的特征不了解的行者,心中想着佛陀身相十分庄严美好即可。
这个释迦牟尼的形相,与我们平常见到的佛像相似,但却并非一样。佛身并非实质的铜、石或血肉凡身,而是由光形成的通明身相。这个佛身并非静态的,而是活生生的。在他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内,俨然便是一个佛陀的净土。由他身上,不断化出千千万万的化身出外,在不同宇宙进行利益众生的事业,例如示现出生、出家、说法、降魔等等十二种事业,然后又应因缘回到佛身中。这些千千万万的化身,有些正在化现外出,有些刚完成了利益众生的任务而归来融入佛身,所以整个佛身之观想,是动态的、忙碌的景况。佛的身、语、意,不同我们凡夫的身、语、意。以说法为例,佛为了利益众生,不但可以用他的口来说法,还有能力用他的身或他的意来开示佛法,这是我们凡夫一辈连想象也想象不出来的。
总而言之,我们应观佛身美妙,而且不断在以不同形式利益众生。应持戒丶吃素丶戒杀丶诵经丶念佛丶拜佛丶护持三宝道场建设等,广做功德。见者增福消业,闻者智慧增长!以此功德愿世界和平安宁!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远离一切天灾人祸!
“乐(lè)道微言”——能帮到你我就很开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